内容简介

《黄河青山》是规模宏大的回忆录,从作者早年的从军经历到壮年时期在美国打工、求学、无所不包;《黄河青山》又是一部眼光非凡的“大历史”,检讨中国近代革命,统摄几千年的中国历史进程;黄仁宇传递给我们他脱胎于悠久文化的壮阔史观,即使他对此文化不无批评之处。他的文字浅显明白,就算毫无背景的人也读得懂。也许正因为这样,美国大文豪厄卜代克才形容他的文笔仿佛具备卡夫卡的梦幻特质。

黄仁宇的回忆录共有36万字篇幅,自述生平经历与学术研究经验,并具小说叙述的技巧。全书定名为《黄河青山》(Yellow River and Blue Mountains);分为两大部分:“自己的浴室”、“我所付出的代价”;书前并有多幅珍贵的个人及历史照片。

黄仁宇(1918-2000),生于湖南长沙,1936年入天津南开大学电机工程系就读。抗日战争爆发后,先在长沙《抗日战报》工作,后来进入国民党成都中央军校,1950年退伍。其后赴美攻历史,获学士(1954)、硕士(1957)、博士(1964)学位。曾任哥伦比亚大学访问副教授(1967)及哈佛大学东亚研究所研究员(1970)。参与《明代名人传》及《剑桥中国史》的集体研究工作。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七星瓢虫
    翻译得相当好,给充满怀才不遇的怨气的本书加了分。学生反映教课枯燥无聊,不来上课,不选他的课,他却书生意气,发奋要出版教科书来应对之,书却被好几个评审否了三次。最后被学校解聘。历史观点和同行不一样就要和他们吵,总觉得自己的所谓大历史观正确,学界规规矩矩的论文写法他受不了。令人叹服。2017-08-05
  • 月半女史地板君
    最可叹的不是半生的清贫,而是自己的治学之道始终都没有被接纳。控诉常青藤霸权并非没有道理,但自负、怨念和过多参杂于学术之中的情怀真的大丈夫吗?想起很多这个学期以来的种种,再来看这本书,只有一声叹息。2013-12-27
  • 森雲
    对于中国迈向现代化的拳拳之心溢于言表,内心里对于中国落后的自卑与身为中国人的自傲撕扯着他,就像他画的螺旋的大历史发展趋势一样,二者的张力产生这样一本书。仅仅过了四十年,黄的很多中美对比几乎已经翻了个,意识形态的纷争与技术化的推崇在不同地域易地呈现——而在那时(也就是我出生的不久前),黄对美国学界的感觉就像是——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当然这种不得志也是时代的缩影。全书各个片段特别适合拍一部像《客愁秋恨》这样的电影了,各种跳切简直是天生的电影剧本。2020-08-17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