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回顧大半生,我覺得自己畢竟是一個二十世紀人。對於二十一世紀,我沒有期望,只覺得我的二十世紀尚未完結。這本回憶錄,也是我為自己的二十世紀寫的備忘錄。

我在書裡追憶自己的成長過程和漫長的求學經驗,並特別把在普林斯頓、芝加哥、哈佛等美國六間大學任教的經驗也和求學連在一起,美其名曰「遊學」。我跟著「成長小說」的模式,寫我的生命經驗,而不是歷數學術上的成就。最後還冒然加上一章「感情史」,算是我的「感情教育」。

對我而言,回憶錄的結構可以自由一點,像一部尚未剪接的影片。我時常邀請一位虛擬的提問者,像作曲法中的「對位」一樣,向我提問、質詢、駁詰,逼我作自我反省。即使有些章節用的是獨白,我心中還是有一個沉默的對話者。本書的第二部分是我與張歷君的對談,他會進一步引出我對自己學思歷程和閱讀經驗的反思。

想在這個二十一世紀「全球網絡化」的世界中去重尋二十世紀的個人生命意義,作沉靜的反思,幾乎是不可能的事。即便如此,我還是想寫下去,至少要證實自己還存在。

李歐梵,香港中文大學榮休講座教授,中央研究院院士,著名作家、文化評論家、樂評人。 台灣大學外文系畢業,獲哈佛大學碩士及博士學位。

曾任教於達特茅斯學院、普林斯頓大學、印第安納大學、芝加哥大學、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哈佛大學以及香港中文大學。

著有《鐵屋中的吶喊:魯迅研究》、《上海摩登:一種新都市文化在中國(1930–1945)》、《中國現代作家的浪漫一代》、《蒼涼與世故:張愛玲的啟示》、《西潮的彼岸》、《世故與天真》、《我的哈佛歲月》、《音樂札記》、《過平常日子》、《中國文化傳統的六個面向》、《現代性的想像:從晚清到五四》等書。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木马奇遇记
    一本非常誠懇的毫不油膩的回憶錄。在李歐梵身上可以看到濃重的上世紀人文精神的餘暉,怪不得他堅持覺得自己屬於二十世紀,二十一世紀與他無關。「浪漫主義」也是他身上的標籤,感覺他是個非常感性的人,很多人生的決定都不是由理性推動做出的,或許這也是他專闢一章寫「我的感情史」的原因(而許多回憶錄對這點都避而不談)。很喜歡他給自己總結的人生關鍵詞「serendipity」,「回憶我的一生,都是一連串的偶遇或機遇」,活得越久越覺得是這樣。由於他「狐狸式」的開放性,他交了非常多各領域的學者作家音樂家藝術家朋友,聽他回憶逝水年華很長見識和視野。經常會驚喜遇見一個大名字,羨慕他居然見過!2023-09-07
  • koi
    购于香港书展,签名本。喜欢serendipity这个词,以及cosmopolitanism这种理想和精神境界。故事很有魅力,在此更期待那本没带回坡的《上海摩登》了。2023-08-11
  • 嶰谷梨痕
    认识李欧梵先生是在《上海摩登》。后来陆续也有关注他的书。这本自传的出版也挺惊讶的,想不到李欧梵先生也过了80,真是到了回首往昔的年岁。我很认同他自称“二十世纪的人”,某种程度上,我觉得自己也是停留在了上个世纪…虽然在新世纪活了绝大部分,但是上个世纪末的余晖还是印刻在我脑海里的2023-07-30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