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曾經點燃民主聖火的阿拉伯之春,

為何淪為烽火連天的人間煉獄?

在追尋自由與尊嚴的道路上,

脆弱的人性要承受多少磨難?

《紐約時報》:「關於中東,你期盼已久的書終於來了。」

★2016年《出版人週刊》最佳非虛構圖書

★2016年《美國全國公共廣播電台》最佳圖書

★2016年《紐約時報》百大圖書

★2016年《洛杉磯時報》時事類最佳圖書決選

如果救治被政府軍打傷的示威群眾可能會讓你丟掉醫生工作,你會冒險嗎?

面對虐待、殺害你兄弟的獄卒,你能堅持給予他公平的審判嗎?如果這位獄卒是你的兒子,會改變你的想法嗎?

在南葉門有一群目不識丁、仍然活在封建統治與部落仇殺中的農民,早已進行了長達四十年的堅決反抗。是什麼信念支持著他們?

在敘利亞沿海,多年來相處甚歡的遜尼派與阿拉維派在革命爆發後一夕反目。什麼樣的宿怨畫分、撕裂了他們?

在埃及,青年人對自由與尊嚴的純真渴望為何落空?為何獨裁者的下台只帶來了更嚴厲的獨裁與極端主義的混戰?

二〇一一年,革命席捲中東。長年的極權統治、貪腐與經濟蕭條逼得廣大的群眾前仆後繼地挺身而出。從埃及到葉門,新的公民精神在年輕世代的阿拉伯人身上呼之欲出。他們的勇氣與理想主義讓全世界的觀察家為之振奮,也讓伊斯蘭聖戰組織相形失色,他們擔心他們的暴力路線被和平起義給取代。

五年後,二〇一一年的革命熱情卻歸於死寂。在各個國家,恐怖主義與獨裁者的暴力手段幫助他們贏得大位,同時舊有的分裂不但重新浮現,還更加深了。埃及的警察國家體制變本加厲。利比亞、敘利亞、葉門爆發內戰。殘無人道的伊斯蘭國用以鮮血與暴亂肆虐整個中東世界。

《烈焰焚春》以事後之明看待一度被眾人寄予厚望的「阿拉伯之春」如何從希望走向絕望。《紐約時報》記者羅伯‧沃斯以精湛的文學技巧帶領各位走入幾位精彩的人物的故事當中。讀者會看到一位利比亞叛軍掙扎著是否該手刃殺害他兄弟的劊子手;整村的葉門農夫被一個大權在握卻愛附庸風雅的酋長給長期奴役,過著彷彿中世紀農奴的生活;兩個敘利亞女孩因為她們所屬教派的衝突而從多年閨密變成互相仇視;一位埃及醫師不知如何在對穆斯林兄弟會的忠誠與對新民主的渴望之間作抉擇。在尾聲裡,沃斯描述突尼西亞兩個八十多歲的政治家偕同一群意想不到同伴,讓這個國家沒有像其他鄰國一樣被戰火蹂躪。

《烈焰焚春》結合了戲劇性十足的真實故事與第一手的分析報導,深入人物的內心世界,捕捉了橫掃中東各地的內戰的精神與實質面貌,並解釋了為何本來可能是阿拉伯復興的契機,最終卻又是一場無止盡的動盪。


羅伯‧沃斯(Robert Forsyth Worth)

普林斯頓大學英文博士,於2000開始於《紐約時報》工作,2003至2006年被派駐巴格達,2007年至2011年為貝魯特中心主任。2014至2015年擔任華盛伍德羅威爾遜國際學術中心中東部門的公共政策研究員,並撰寫本書。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梅时雨
    推翻暴君的庶民起义,最终演变为世俗派和伊斯兰主义者的内斗,而新一代的强人和野心家又借机崛起。什叶派的伊朗与逊尼派的沙特,极端主义的伊斯兰国,美英法俄,库尔德人,各派势力纷纷下场,将风中飘摇所剩无几的革命果实和国民共识撕成碎片。就连和平改革的标杆突尼斯,如今也已陷入威权主义的下一个轮回。阿拉伯之春十余年后,民主建国犹如南柯一梦。按照福山的观点,国家建构、民主和法治是三大支柱,阿拉伯的威权主义有国家建构,而后面两者发展尚不健全,恐怕部分原因就是温和派的伊斯兰主义者与世俗派的联盟过于脆弱,无法形成持续的反对力量。2024-05-10
  • 容若Wall.E
    讲偏颇的故事真是白皮的老艺能了,不去探究西方殖民主义对中东的负面影响,怎么能触及问题实质呢?2024-04-07
  • Larry_mo
    巴以冲突愈演愈烈之际,这本书回顾了十年前那场让世界期待的“阿拉伯之春”:中东各地抗议频发,人们对法治与尊严的追求终于到达了地球上最黑暗的地区之一。然而人们的乐观随着现实的局势急转直下:旧有势力被打倒,体制依旧僵化不堪;宗教与世俗握手言和,然后更极端更暴力的势力开始崛起。从埃及到也门,从叙利亚到利比亚,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将彼时的同伴变成敌人,一切人反对一切人。“阿拉伯之春”的陷落对理解伊斯兰宗教内部和发展的封闭性,乃至对理解欧洲近年极速右转都有很大帮助。2024-04-10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