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抗日战争》以三卷的恢宏篇幅记述了发生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抗日战争。作品以战争的每一次事件和每一场战役为纵贯,以第二世界大战的国际视角全面真实地揭示了中华民族在近代历史中第一次全民同仇敌忾、浴血山河所赢得的伟大的反侵略战争的胜利。《抗日战争》是一次全新写作,全新阅读战争的体验,对抗日战争全新定位和见识的巨著。从史料收集和研读开始,《抗日战争》写作长达六年之久。由于战场广阔,参战人数众多,抗日战争亲历者遍布各地。尽管如此,王树增还是尽可能地查阅文献、踏勘战场、采集、比对、甄别,力求真实。经过海量阅读和精心酝酿,最后完成了这部大书。

《抗日战争》站在全民族抗战的立场上,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大背景下,以重大战役战斗为轴,以重大历史事件及相关人物为经纬,突出反映并全景式地记叙1937—1945年这八年抗战中的主要战役战斗。对敌我双方统帅部的战役企图、计划,兵力部署,作战行动和战役经过,都做了详尽的记叙,特别是对战役战斗结局及其经验教训,能从军事学术的高度给以分析、总结与点评。

这部作品以波澜壮阔的文学叙述向最广大的读者解读中日之间为什么会发生如此持久的战争。记录了中华民族在山河破碎、艰难困苦、牺牲巨大的历史现实下如何同仇敌浴血奋战,最终赢得了这场伟大的民族战争。对于这场残酷的战争所揭示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对于广大读者认识战争的本质在实践民族复兴伟业的今日中国,都有着巨大的认知意义和价值。

全面讲述抗日战争历史,是历史的需要,也是现实的可能。随着社会日益开放,对外交流通畅,两岸对历史的态度日趋一致,尘封已久的秘密文书档案也纷纷解密。有太多读者希望全面了解抗日战争的历史,有太多他们的父辈曾亲身经历的战争需要重新讲述。

此时回首上世纪的抗日战争,创作一部符合历史真实的巨著,便既是应当的,也是可能的了。王树增的“战争系列”一直在努力达到这一目标,这也是他的“战争写作”的价值所在。正是基于此,王树增完成了他“战争系列”最为宏阔的一部作品——《抗日战争》。


王树增,1952年生于北京。著有长篇纪实文学《长征》《 朝鲜战争》《解放战争》,非虚构中国近代史系列《1901》《1911》等。作品曾获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大奖、中国图书政府奖、全国五个一工程奖、鲁迅文学奖、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奖、曹禺戏剧文学奖。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王法同志
    原本以为国军已经很菜了,殊不知大英这个水货更是菜鸡到了极致。2022-05-14
  • 水果布丁娜
    有多少人愿意理解与相信 失守撤退是为了后面的胜利?苟且?不!只有拼才可能有机会;懦弱者的自私深刻在骨髓里的DNA 对他示弱只会变本加厉!放弃幻想吧!为自己的命运而战!人只能靠自己 寄托了别人身上只有付出鲜血和生命;知道消息就改变命运?失败者的借口 环境仅是触因 你的内核是什么就决定你人生道路2022-01-12
  • Wangone19
    珍珠港事件后依靠盟军的美梦,在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失败后被惊醒。英国人在乎的是他的殖民地,美国人在乎的能否拖住日军,以期缓解在太平洋战场上的压力。日寇在西南大后方撕开一道口子,三十八岁的戴安澜将军牺牲于此,辗转直到四八年魂归故里。四万人入缅作战,而归国时仅余二万人。能依靠的只有自己,挽救自己的责任只能寄托在自己身上。人得自个成全自个。国家亦是如此。2021-12-29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