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詹姆斯·格雷克(James Gleick),生于1954年,本科毕业于哈佛学院,曾长期在《纽约时报》担任记者和编辑,并多年为《时代》周刊撰写技术专栏。1987年,他的首部作品《混沌:开创新科学》入围了美国国家图书奖和普利策奖的决赛,并成为畅销书,使得“混沌”、“蝴蝶效应”的说法家喻户晓,现已销售超过百万册。其后他又陆续出版了《费曼传:1000年才出一个的科学鬼才》(1992)、《越来越快:飞奔的时代飞奔的一切》(1999)、《牛顿传》(2003)等书,相继被翻译成了二十多种语言。

内容简介

人类与信息遭遇的历史由来已久。詹姆斯•格雷克笔下的这段历史出人意料地从非洲的鼓语讲起(第1章)。非洲土著部落在尚未直接跨越到移动电话之前,曾用鼓声来传递讯息,但他们是如何做到的呢?后续章节进而讲述了这段历史上几个影响深远的关键事件,包括文字的发明(第2章)、罗伯特•考德里的第一本英语词典(第3章)、查尔斯•巴贝奇的差分机与爱达•拜伦的程序(第4章)、沙普兄弟的信号塔与摩尔斯电码(第5章)。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小油飞
    读完全书我觉得最有意思的是前面鼓语的部分,怎么能这么有趣!!2013-12-19
  • KentZhu
    万物源自比特,且比特是免费的;维基也不是纸,任何围绕纸张或者空间的隐喻已死;每句话都被记录在了空气的某处,每幅图像也会在空气的某处留下永恒的印记。2014-01-09
  • aJ
    这本书将「宇宙即是信息,信息即是宇宙」作为切入点,叙事宏大地描摹了世界在信息论这一纬度上的历史变迁。从巴贝奇先知似的直觉与研究到香农确定信息论,图灵完成思想实验,整个世界被信息重新赋予意义。考虑到我们大多数人最后一次严肃而成体系地学习还要追溯到高中时期的经典物理与基础数学,现今这个世界其实对我们而言相当陌生,甚至违背「经验」。但不同于量子物理等前沿科学,诸如因特网等又已经实实在在深入每个人的日常生活。考虑到这一点,我们实在有必要读一些如本书这样的科普。即便对其中内容一知半解甚至一窍不通,也能拓宽一下我们的视界,毕竟这有关于我们每天与之生活(悲观论者可能会说是被迫与其打交道),但却还不甚了解的新世界。2014-01-24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