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自然》《华盛顿邮报》《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力荐

★ NPR王牌播客Hidden Brain 主持人Shankar Vedantam科普佳作

★ 一段发人深省之旅,探索自我欺骗究竟在人类的命运中扮演了何种角色

【简介】

自我欺骗会对我们、我们的社群、我们的地球造成难以计数的伤害。但既然如此,为何自我欺骗现象又普遍存在?尚卡尔·韦丹塔姆和比尔·梅斯勒在《妄想的悖论》中指出,虽然看起来矛盾,但自我欺骗有时也在我们追求成功和幸福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妄想的悖论》独具匠心,强调人性中妄想或自我欺骗的独特意义,生动叙述了为什么我们告诉自己的谎言支撑着我们与朋友、恋人和同事的日常互动,为什么有些人比其他人活得更久,为什么有些情侣恩爱有加,而另一些则不然,为什么有些民族或国家团结一致,而另一些则四分五裂。

《妄想的悖论》采用科学和轶事相结合的方式,并汲取心理学、神经科学和哲学的新见解,带领读者踏上一段奇妙之旅,去探寻成为人类究竟意味着什么。

【推荐】

一本力作……韦丹塔姆解释了普遍存在的欺骗现象,尤其是自我欺骗现象,一如既往地展现了他在播客中平实质朴又不失权威性的语言风格。——凯蒂·哈夫纳(Katie Hafner),《华盛顿邮报》

韦丹塔姆和梅斯勒将引人入胜的故事和严谨的科学数据相结合,恰如其分地论证了他们的观点。韦丹塔姆具有的同情心和对人性的深度理解在广受欢迎的《隐藏的大脑》播客中便是一大亮点,这一亮点在《妄想的悖论》中同样展现了出来。——塔利·沙罗特(Tali Sharot),《纽约时报书评》

一本生动易懂的书……书中最重要的观点或许能教会你如何对付糟糕的负面妄想。——马修·赫特森(Matthew Hutson),《华尔街日报》

呈现了令人眼前一亮的研究,科学翔实,引发人们对自我欺骗的新思考。——安德鲁·罗宾逊(Andrew Robinson),《自然》

《妄想的悖论》带我们踏上了一趟引人入胜的、启迪智慧的人类大脑探索之旅。——卡伦·凯尼格(Karen R. Koenig),《纽约图书杂志》

这部优秀的非虚构叙事作品会让各类读者沉迷其中,对于喜欢探讨时事的读者来说是不会出错的选择。——《图书馆杂志》(Library Journal)


尚卡尔·韦丹塔姆(Shankar Vedantam)

畅销书作家,美国国家公共广播电台(NPR)王牌播客《隐藏的大脑》(Hidden Brain)主持人。他的报道主要聚焦于心理学和社会科学的见解如何改变我们对生活中普通事件以及新闻事件的思考。他是哈佛大学2010年的尼曼学者,曾在哈佛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担任兼职讲师, 还曾在伍德罗·威尔逊国际中心担任高级学者。

比尔·梅斯勒(Bill Mesler)

科普作家,记者,长期供稿于《科学美国人》等科普报刊。除《妄想的悖论》外,还著有《生命的诞生:我们究竟来自哪里》。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江风吹酥眠
    写的挺粗糙,隐约想起了古早城市其实是信仰的而非物质的;不信神话是一种特权;遗憾不懂宗教学。更多的是各种乌七八糟的发散乱想,幻想固然无法让我感到安心,可是完全不自欺也确实挺吓人。想到之前胡老师说“可能我们分不清自己和他人的思考”,三个月后我终于明白他在说什么。对于一些纠缠的情感和坚定的信仰,或许不应当直接归结为思考的运转失败,而是更隐微的需求。人类真是复杂2024-02-12
  • ArmadilloX
    第一部份日常生活与第二部分寻找意义距离比较近,有个别例子我虽不太认同,如“贵的就是好的”,但很有参考性,因为研究分析所得出的是大概率人群行为,之所以诈骗为何能生生不息,其实都是掌握心理的高手。第三部份部落距离我较远,从宗教、国家、民族、政治、历史等方面展开论述,更为宏观地展现“欺骗”的力量。世界所有事情其实都需要一个故事,就看你如何去叙述或如何去接收。是选择做清醒而痛苦的人还是快乐的猪?我的理解是如果接受清醒必将痛苦,那就可以快乐了;如不能那宁愿一辈子不要清醒。略读一遍,可以重温。2024-02-03
  • 小竹竹
    hidden brain主持人的新书,关于人类自我欺骗和相互欺骗的心理学研究介绍2024-02-09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