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拋開「宗親關係」的模糊論述, 回歸帝國擴張的歷史脈絡,一解清代如何建構起臺灣的想像地理!

一直到清代初期,中華帝國一直視臺灣為遠隔於海外的丸泥小島;但時間來到十九世紀末葉,臺灣卻已成為帝國眼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這兩百年間,大清帝國的人們對臺灣的印象到底歷經了怎樣的轉變?

本書從清代所留下的殖民旅遊書寫、地誌圖像為中心,透過文人筆下對臺灣風土民情、自然景象,及原住民描寫的再現──如性別倒錯、種族論述、文化優劣等──探討這些文本在中華帝國的版圖擴張過程,以及族群差異的意識形態中所扮演的關鍵角色。並經由檢視此時代非西方式帝國勢力拓展及其殖民他者的政策,挑戰史學界過去對「殖民者」與「被殖民者」的既定觀念,勾勒出西方殖民論述與中國殖民論述之間的交會點,是英語世界近年來少見的重要臺灣文史論著。


鄧津華(Emma Jinhua Teng),哈佛大學東亞語言及文明博士,現任教於麻省理工學院。研究領域為中國研究、中國移民史、亞裔美國人研究,及女性研究。著有《臺灣的想像地理》等書。

楊雅婷,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哈佛大學教育碩士,現從事翻譯工作及《女學學誌》編輯。譯有《福爾摩沙的巴克禮》、《蘭閨寶錄》等書。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稻舍
    该书利用大量清代文献和图像,分析台湾在文人书写中所形塑的意象,以及对岛内生熟番的恐惧与想象;全书共分九章节,其中第七章〈岛上女人国:性别论述〉即分析清代文人对台湾原住民女性书写的特色,包括母系社会、入赘婚姻、性别分工等社会轮廓,并述及中国文人受到区域性定型模式影响,将南方民族女性化及北方民族男性化的认知脉络,另将台湾、中国西南及东南亚各国少数民族女性一并论述,从中分析清代文人对南方女性的书写异同。对于研究清代台湾原住民女性历史的研究者,推荐本书做为必读参考书。2020-02-02
  • 优雅骑士
    本书透过历史文本和图像史料的分析,阐明台湾由蛮夷之岛变为中国内地的文化历程,并对当代后殖民理论与帝国主义研究的局限进行了反思。不同于明代以中原和华夏文明为核心界定疆域的做法,清帝国建立了一个同时涵纳汉人与其他边疆民族的疆域,并制定了一系列政策维持而非消蚀五族之间的差异。然而台湾原住民并未取得与五族同等的地位,虽然乾隆帝在台湾采取种种措施厘清番汉之别,但并没有像对待五族一样支持保存台湾原住民的文化完整性,原住民的风俗也逐渐被转化。因此,18世纪的台湾虽已入版图,却仍被清朝文人想象为清帝国的外围,即划分内地与化外的边界。19世纪晚期,多元主义逐渐被内地化所取代,开山抚番后,原住民终于被确立为具有正式资格的帝国子民,台湾也在中法战争以后正式成为中国的一省,转变为晚清中国想象地理和国族认同的重要环节2020-07-17
  • 晴雯
    太无聊了怎么能这么无聊2020-08-17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