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高馬可認為自鴉片戰爭後的一個世紀,香港的殖民地性質孕育了一批本地華裔商業精英。及至十九世紀末,殖民地政府視華裔商人為盟友,以發展香港為商業中心。兩者所以能連結起來,正因為他們都相信中國商機處處。華裔領袖和港英當局在共同關注的問題上均有合作,例如資本主義擴張,以及為陷入困境的中國提供政治和經濟方面的籌謀獻策等。

這些華裔精英也在這殖民地架構中找到生意和商業上的機遇。他們利用香港的戰略地位把自己塑造成與內地商人不同的一個獨特社群。國族主義在香港帶有其本地特色。同時,通過為英國籌措軍費、接待訪港的英國皇室成員、出席大英帝國的貿易展覽,華裔精英有助香港成為大英帝國中活躍的一員。

在《帝國夾縫中的香港》,高馬可探討了諸如殖民主義在現代史的意義與影響等重大問題,並且不偏不倚地把香港置於中國歷史與英國殖民史的脈絡中。


高馬可(John M. Carroll)現為香港大學歷史系教授,《香港簡史》的作者。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陈熹
    1)以「山中避暑」现象讨论种族隔离很好;2)中国人面对种族歧视的反应很有意思,不反抗不融入,而自己再搞个圈子;3)本书涉及问题很多,但讨论的都不深入;4)翻译不错2024-05-03
  • Rainbowww
    基本是认为港作为一块飞地,在两个帝国的边缘从而提高了自身可活动的空间,并非是源于资本主义竞争优势也不仅是英明的英国政府(甚至前期不care)而是特殊的边缘地带使大量精英移民汇聚于此如太平天国的叛乱,并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于中英的共同体(效忠英国但也有自己的意识要保全港,援助中国但也不支持政体)作者用种族和阶级两个角度刻画其应对了两个冲击,一个是欧人的区隔,但解释的应对之策是建立平行的华人的区隔系统(感觉这解释不靠谱…);一个是省港大罢工时用阶级斗争的叙事,以布尔什维克的威胁作为华人资产阶级效忠的动力。当然整体上英政府还是通过中西合璧的教育体制培养了一批华人精英的2024-05-06
  • 夕颜
    作者肯定了香港的繁荣主要有赖于华人的努力。华人早期通过承充制度、土地专卖和给英国舰队提供补给,获得制度上红利和资本的积累。所谓合谋协作,其实就是尊重英国治理前提下,尽可能通过各种请愿,建立本土俱乐部,集会号召等为自己争取利益。英国人来了,日本人占领,皆是如此,不改买办与资本家本色。2024-05-04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