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这是一部全面揭示县域教育运行状况、聚焦县乡 学子困境与前途的调查研究著作。 作者们通过对县 乡学校、家庭、教育管理部门及基层社会的全方位调 查,以案例的形式呈现学校的运转、教师的想法、家 长的诉求、学生的心态、政策的执行等教育一线状 况,探寻县域教育的现状、问题、前途。

书中重点探讨了社会各界关注的教育热点问题, 比如超级中学、县中衰落、分班管理、校长治校、学 生沉迷游戏、校园欺凌、非教学任务大增、青少年抑 郁、家校关系、陪读妈妈、“双减”政策及其执行、 普职分流、寄宿制、“教育新城”等。 书中提出了县 中、乡校、村小的教育发展模式,认为三者构成当下 的县域教育体系,既公平又有效率,明确反对对小规 模学校过度投入。 书中对超级中学跨区域招生进行 了批评,认为超级中学制造了教育竞争压力和全民教 育焦虑。 书中对“县中塌陷”做了深刻解剖,认为 县中承载着县乡大多数孩子的希望。

《县乡的孩子们》以社会学的视角,从时代变迁中阐明教育环 境、教育政策、教育需求、教育运行等方面的变化, 涉及县域教育的方方面面,在生活经验中关注县乡的 孩子们,是中国教育研究中的一个重大创新。


杨华 武汉大学社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武汉大学 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员。2007 年开始从事农 村调研,在全国近 20 个省市调研,累计调研时间超 过 1 400 天。 在《管理世界》《政治学研究》《开放 时代》《经济学家》《读书》等期刊发表论文 100 余 篇,出版《陌生的熟人》《县乡中国》《乡争》《大后 方》等专著 7 部。 根据《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 学版)》2021 年第 5 期刊文统计,全国 45 岁以下青 年社会学学者近五年 CSSCI 刊物他引排名第一名。

雷望红 中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讲师,管理学博士。 在 全国各地开展田野调研,累计调研时间超过 700 天。 在《公共管理学报》《中国青年研究》等期刊发表论 文 20 余篇,出版县域教育研究专著《迈向均衡的实 践》。 在《人民日报》《环球时报》《中国青年报》和 观察者网、澎湃新...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Luftmeer
    最近断断续续在微信读书听完了这本书。整体感觉还不错的,有很多对当下县乡空间域内鲜活的教育“问题”的刻画。各教育主体的多方博弈,孰弱孰强都比较清晰。比较不足的是自我重复率太高,很多篇相互之间都是在说同一件事。 此外就是资料呈现也有些薄弱,教育议题有很多可以计量刻画的丰富维度,但是这本书里把家长的选择、政策的有效性、学校资源是否充分发挥作用这些问题都简化成分析“好”或者“坏”这样的二维结构分析,有把复杂问题简化的嫌疑。然后就是,有些地方的推论比较鲁莽,看得出是写作者用自己的价值或者情感取代了资料分析,导致经验下沉,自我逻辑浮起的局面。《与网络小说有关的少年时代》那一篇质性分析的深度很好,让人印象深刻。2023-12-08
  • 自有我在
    这本书以详实的资料把县乡教育的真实状态呈现在我们面前,既让人唏嘘不已,也触人深思无限。2023-12-03
  • 时寸光
    我连小镇青年都算不上,是个贫困山区走出来的大山子民。所以读《县乡的孩子们》,又让我记起来许多艰苦岁月。我曾就读的小学,后来变成了希望小学,听说是日方送来的善款。而我读书的时候,那里是危房,只有破桌子,凳子还是自己从家里带来的。记得一年级的时候,开学第一天我来晚了,没抢到桌子,整整哭了一星期,老师都不理我。我那时候想,老师啊,求求你了,帮我找一个课桌吧。《县乡的孩子们》是一部由杨华、雷望红等作者撰写的调查研究著作,全面揭示了县域教育运行状况,聚焦了县乡学子的困境与前途。本书通过对县乡学校、家庭、教育管理部门及基层社会的全方位调查,以案例的形式呈现了学校的运转、教师的想法、家长的诉求、学生的心态、政策的执行等教育一线情况,探寻了县域教育的现状、问题和前途。2023-12-02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