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契诃夫(1860—1904),俄国伟大作家、散文家、戏剧界,在世界各国剧院常演不衰。

内容简介

1887年契诃夫写下了他的D一个多幕剧《伊凡诺夫》,反映了当时一部分知识分子的思想情况。观众看完这出戏后,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不能走他们的路。十年后,契诃夫在第二个多幕剧《海鸥》中,继续探寻正确的世界观,表达了一种思想,事业的成功以崇高的信仰为前提。完成于1890年的剧本《万尼亚舅舅》赢得了列宁的赞誉,称它为“可怕的作品”,因为契诃夫用他的“天才”“敲击观众的空洞的脑袋”,向观众说明,理想和远大的目标非常重要。1900年,预感到革命风暴的契诃夫在《三姐妹》中呼吁,“一场强大有力的暴风雨已经准备好,它正在过来,已经逼近,不久就会把我们社会上的懒惰、冷漠、对劳动的偏见、颓废的烦闷一扫而空”。1903年,契诃夫在《樱桃园》中表达了告别“昨天的俄罗斯”的伤感,更表达了迎接“明天的俄罗斯”的憧憬与喜悦。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沈西
    似乎是第一次在語文課之外讀劇本。五部戲劇,看得出契訶夫不同年齡對生活和人的認識。讀來都是很憂傷的故事。戲劇的意韻隨著年齡而悠長。人類是多麽脆弱又多麽堅強。青年人總是充滿新生的希望。2021-04-01
  • 六月别
    契诃夫笔下那个乏味,嘈杂,死气沉沉的世界,那些虚掷青春、只善空谈和碌碌无为的人,不正是我们所处的这个现实吗?而契诃夫的最感人的正是他的认为“明天的美好”是必须的,是要为之奋斗的。是的,也许美好是许诺给后来人的,但现实是活不了也不能活的,而我们努力的全部意义就在于我们做出了改变,那不只是奉献,那是更高意义上的实现和完成。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我们必须工作,工作……2020-06-14
  • 赖怀普
    契科夫五篇多幕剧的合集。契科夫的剧作是与俄国的社会现实紧密相连的,具有一定的政治性,不过隔了百年再来读它们却很难对此关注了。阅读时更多能感受的还是戏剧所特有的冲突性,平淡的生活却有着曲折的关系,当角色与角色的心灵交接,阅读的快感也因此产生。可是在读完后却会被角色语句中的虚无感所触动,感受到生活的冲击与洗刷。伊凡诺夫最后选择了自杀,海鸥只能死于枪下,万尼亚舅舅认识到了生活的愚蠢,三姐妹则被自己的幻想所玩弄,而樱桃园最后也无法留住。唉,生活啊。另:本来是微读上看的,看到一半还是跑到图书馆借了一本纸质出来看。这群俄国人的名字不经常往回翻根本记不住谁是谁!2021-06-30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