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费希特》据德国罗沃特袖珍书籍出版社1984年德文版译出。

该部传记就是作者在长期研究的基础上,吸取和概括他人研究成果写成的。《费希特》资料丰富、语言生动、深入浅出,在许多地方确有独特的见解。


费希特

英文姓名:Johann Gottlieb Fichte 出生日期:1762

详细内容:约翰·哥特利勃·费希特(Johann Gottlieb Fichte 1762—1814)是德国古典哲学的著名代表、伟大的德国思想家和德意志民族再统一的战士。他于1762年5月19日出生在萨克森上劳西茨区拉门瑙村的一个贫穷的织工家庭。还在童年的时候,他就显示出非凡的才智、惊人的记忆力和不妥协的精神。

由于偶然的机会,费希特得到迈森贵族米尔蒂茨男爵的赏识,进入瑙姆堡城皇家学校读书(1774—1780)。后来他又在耶拿、莱比锡大学学习神学(1780—1784)。大学毕业后,为谋求家庭教师职位,费希特几乎走遍整个德国,饱尝了容克地主们的白眼,历尽了生活的辛酸,目睹了18世纪末叶德国腐朽的社会状况。 1790年,一些大学生向他求教康德哲学,促使他研究康德。次年夏天,...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PhilosopheF
    兼具思想和生平的介绍,有参考性,但作者论述有些跳脱。毕竟汉语能参考的费希特研究太少了。2022-11-12
  • Hier Tanze
    看到最后费希特染病去世,有些难过。费希特是古板僵硬也好,恪守原则也罢,总也是在动荡的年代活出了精彩。即使是在最伟大的思想黄金年代,文人间的攻讦和暗算也层出不穷,费希特花了太多精力处理这些事。作者以精神分析的语气提到费希特对困境的处理方式,自小就是逃脱并换个新地方,无论是对待父母、对待爱情、无神论之争还是辞职校长,都一直是这一行为模式,也不由让人唏嘘。再强的自我意识哲学也有无法改变的东西。费希特的自我理论是自由傲气的,但也因为过于高远,大概是缺了些对经验自我的反思和回忆力量的。最后很感动的是,死的时候他的儿子赫尔曼17岁,他也走上了哲学家的路。他不信仰他父亲的哲学, 却努力保持他父亲的哲学不至于沉默,致力于主持了费希特著作集的工作。2021-02-11
  • 一|二
    各种思想争论,各种误解然后各种决裂……(康德对费希特知识学评价的操作真是迷惑)2020-07-09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