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每一次的旁观者,
都可能是下一次的亲历者
★“全美教授300强”凯瑟琳·A.桑德森
从心理学、神经科学和社会学角度,深度解读校园霸凌、职场霸凌和群体犯罪背后的原因……
★华盛顿邮报年度推荐图书,今日心理学、经济学人倾情推荐
性犯罪,PUA,财务诈骗,校园霸凌,甚至杀人……
提到恶性事件,我们往往觉得离自己很远,
因为我们是守法的好人,
但是,犯罪一定是坏人的责任吗?
我们很容易将不良行为归咎于坏人,但有时好人也会做坏事。作者凯瑟琳·桑德森是一位社会心理学家,她对大学校园中的学生行为进行了开创性的研究,她利用心理学和神经科学的前沿研究,从社会心理学角度指出,我们对他人想法的错误假设会在很多方面麻痹我们。事实证明,道德勇气并非与生俱来。但你可以训练自己为自己的信念挺身而出,即使是微不足道的行为也能带来巨大的改变。我们为什么要行动鼓舞人心,并可能改变人生,它揭示了虽然无所作为的冲动根深蒂固,但即使是最犹豫不决的旁观者也可以学会成为道德先锋。
你的举手之劳,可以让别人绝处逢生。

凯瑟琳·A.桑德森(Catherine A.Sanderson),阿莫斯特学院生命科学(心理学)教授。先后获得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学士学位、普林斯顿大学心理学硕士和博士学位。
2012年,桑德森教授被《普林斯顿评论》(Princeton Review)评为“全美教授300强”。桑德森教授正在研究的课题是:社会规范以及人们对社会规范的误解会如何影响性安全、饮食失调等健康相关行为以及预防不健康行为的劝导和干预方法。该研究课题获得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和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的的共同资助。
著有《旁观者效应》。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hui
    年度最佳。以行为实验为主,认知神经科学为辅,诠释了各种各样的旁观者效应,以及教会我们应该怎么做。2024-05-05
  • hello
    我们能意识到自己可能言行不一致,但是却常常误解别人言行一致。2024-05-05
  • 爱西瓜的小小西
    “老人摔倒在地,到底扶不扶?”你是选择做旁观者,还是帮扶者?这本书从社会宏观面到个人微观层面做了科学分析,借实验以证科学性,我个人认为是比较有说服力的,确实说得都在理,简直说到我心坎里去了。然而,“知道”跟“做到”中间隔着一条鸿沟,这一小步迈出去要为此承担的风险跟代价,或有可能面对失去生命的风险———参考“日本留学生江歌遇害案”———你兜底能拿出多少勇气,这对大部分人说,绝对是场内心鏖战。看了这本书,我认为,我是知道旁观者为何为旁观者,但这并不会改变我的立场跟原则,在某些场合去逞匹夫之勇。2024-02-23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