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作為英國人踏足香港後最早興建的公共建築之一,公眾街市於殖民地時期主要由工務司署負責設計和興建。多年來,從古典走向現代,街市的建築風格回應不同時代的社會需求,其管理、分佈和功能上的轉變,也反映着城市歷史和社會變遷。

有別於以往的建築學研究,本書拋除對標誌性建築的崇尚,選取日常卻獨特的公眾街市進行縱向研究。透過廣泛參考一手歷史資料,追溯殖民地時期街市建築的發展軌跡,梳理背後的社會、政治、經濟脈絡,作者將建築史和香港史聯繫起來,讓讀者重新認識「街市」,發掘當中承載的城市記憶。


徐頌雯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並取得香港註冊建築師資格。其後於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完成博士學位,現為嶺南大學歷史系副教授,主要研究近代中國及香港的房屋、建築和城市規劃歷史。現主持多項由研究資助局資助的研究計劃,包括「香港政府工務司署與現代主義建築」及「香港徙置平房區」等。亦致力提高公眾對城市史和建築遺產的關注,多次於公開講座分享研究成果,及主持香港電台「建築意」節目,向大眾介紹城市和建築發展歷史。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kokaii
    重点看了下历史状况,建筑风格的转变。2023-01-06
  • 馬車道三土君
    对于建筑和城市规划都不甚了解,但是读这本书的过程中,却感受到了知识冲击的快感。书中附了大量历史照片和设计图,这对于理解建筑设计与样式本身大有帮助,同时可以尝试设身处地的理解当时的环境。当然,对于我这个一次香港都没去过的人来说,很多街道和地理标志都很陌生,也由此感到有点迷茫,真的是需要结合实地考察呀。相比于街市,我的记忆中更多的是菜市场、农贸市场,而且印象中都是大平层的建筑。本书的结构很清晰,时间顺序,梳理了香港从建埠,到20世纪80年代,一百多年间街市的变化,不光是街市本身样式结构的变化,还有其背后的时代背景,以及香港的城市变迁,可以说是一部简明的香港城市发展史。2022-10-05
  • MAQ
    在书店里找了好久,结账的时候发现就在面前,草草翻了一遍。原本以为是偏人类学介绍,其实更偏向历史和设计,有很多图纸。相比网上超市,更喜欢街市的烟火气,大围、红磡,还有这次走过的西营盘、上环,这种街市在寸土寸金的香港还得以保留,这才是香港生活和落地的另一面。2023-04-08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