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实践现象学》是一封邀请函,邀请读者怀着赤诚初心,以现象学的态度追问我们专业和日常生活的意义。作为一种质性研究,现象学始于哲学传统,不断吸引着人文科学和专业实践领域的人士用其方法进行探究。而《实践现象学》的目的,便是引领读者真正“做”现象学研究,去践行现象学研究和写作。

马克斯•范梅南在《实践现象学》中凝练了其方法论上的创新成就,阐释了“实践现象学”的三个方面:哲学方法、人文科学方法和语文学方法。他用严格、深刻而不失平实的方式,向读者呈现了扎实的方法指导、丰富的研究案例和动人的现象学文本范例。同时,他梳理了现象学思想传统,对现当代主要哲学家和人文学者的现象学作品进行引介。对于实践现象学而言,这些作品的首要意义不是提供既有理论基础,而是为探索生活现象和事件的原创研究提供洞见。由此,读者能够辨别实践现象学的独特性,思考什么才是真正的、原初意义上的现象学研究。

除了在教育学领域,范梅南的现象学还在护理学、医学、临床和咨询心理学等领域产生广泛影响。拥有现象学的方法敏感性,对日常生活也有莫大的启迪作用。如果你对人类经验保有好奇之心,想学习探究经验的方法,不妨翻开《实践现象学》,开启实践现象学探究之旅。


马克斯•范梅南,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中等教育系荣誉退休教授、维多利亚大学兼职教授,其研究方向为研究方法、教育学与课程理论。他是在教育和人文科学领域运用现象学理论和方法的先驱。范梅南的著作包括《生活体验研究》、《教学机智》、《儿童的秘密》(与巴斯•莱维林合著)、《教育的情调》和《在黑暗中写作》。其专著被翻译成9种语言。范梅南在教育学、研究方法和现象学等领域发表了百余篇论文,创立了《现象学+教育学》杂志和“现象学在线”网站。范梅南在其学术生涯中获得了多项殊荣,包括美国教育研究协会(AERA)课程分会的终身成就奖。

尹垠,女,教育学博士,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教育学院教学研究助理,埃德蒙顿公立学校教师。研究领域:教育现象学、质性研究方法。长期讲授现象学研究工作坊,任《现象学与实践》期刊编委,发表论文10余篇,国际会议报告40余次。博士研究《眼神接触的教育学》获多...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豆友4KXNVTWgd0
    这本书评分这么高,我就越想打低分。太离谱了。书的目的,实践取向,是好的,但第二章第三章对现象学基本常识的梳理,一点不清晰,还好自己先已懂,只能算他写得详细。果然在第四章介绍不熟悉的施泰因,就完全不知所云了,舍勒的介绍也是不疼不痒,说半截话,看得你浑身难受!看了100多页,愣是没一个深刻的爆点,看自己熟悉的作家部分,那他写得太浅显,也没什么实践方法上的智慧可言。看介绍自己不熟悉的作家部分,那就惨了,他一定也就介绍些浅显的常识,到这些肤浅的东西他也讲不清楚!别买!快跑!又贵又垃圾,四五十块太浪费钱了!2024-05-10
  • 灯灯灯灯
    质性研究是看不懂的痛2018-11-30
  • shichalo
    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和多年前读到《如何阅读一本书》的感觉非常像。Manen的这本书说出了许多横亘在心却难以表达的东西,一方面是把现象学非常深入浅出的方式连贯起来,另一方面是融入了非常多具体的、个人的理解,令这种对现象学作品的现象学解读更为灵动。最令我相见恨晚的部分是第八和第十章,作者朴实地落到一些具体的研究感悟上,给出建议。侧面也可以映照出对文本、访谈、观察等常见方法的肤浅理解。我甚至考虑这可能是方法训练的必读书。此外是第三、四、五、六章,充分展示了作者庞大的阅读量和准确的概括能力。2024-04-06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