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像很多犹太裔作家的命运一样,茨威格的作品被列为禁书,他在萨尔茨堡的寓所也被搜查,这促使他决定心离开德国,开始了国外的流亡生活,《鹿特丹的伊拉斯谟》即完成于颠沛流离之中。1934年5月茨威格致信克劳斯•曼说:“我现在打算写鹿特丹的伊拉斯谟,他也是一位真正的人文主义者,他像今天一切具有人文主义思想的人遭到希特勒的迫害一样,遭到马丁•路德的非难。我想以伊拉斯谟为例,用大家都能接受的比喻方式描述我们这种类型的人和其他类型的人。”这封信应该可以看成是茨威格写作《鹿特丹的伊拉斯谟》的心志流露。身处黑暗年代的茨威格,藉着对伊拉斯谟,这位“在现实生活中没有最终取得成功而仅仅在道义上保持了自己的正直的人” 的刻画,将这位伟大的人文主义者辉煌与悲情的一生,栩栩生动地呈现于读者面前。在茨威格的笔下,伊拉斯谟是一个“像工蜂一般勤奋的学者和一个思想自由的神学家,一个敏锐的时代批评家和一个温和的教育家,一个稍逊风骚的诗人和一个文采斑斓的尺牍高手,一个善于指桑骂槐说笑的人和一个弘扬人性的慈悲使徒”。


斯蒂芬·茨威格,于1881年11月28日在维也纳出生,自1919年至1933年生活在奥地利萨尔茨堡,1934年迁居英国,1940年获得英国国籍,随后在巴黎、纽约、巴西、阿根廷和乌拉圭等地短期逗留,做巡回演讲。1941年到达巴西里约热内卢,后移居巴西度假胜地彼得罗波利斯,1942年2月22日在该地和妻子一起自尽。

茨威格早年作为一个翻译家和诗人开始其文学生涯,翻译法语诗人艾米尔·维尔哈伦等人的诗作,1901年出版自己第一本诗集《银弦集》。他创作的小说和撰写的人物传记以及《人类的群星闪耀时》脍炙人口,在读者中的魅力经久不衰。在他身后于(1942)出版的《昨日的世界——一个欧洲人的回忆》,是世人了解欧洲文化的经典名著。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Elena
    “人类必须认识到:战争本身必定已经意味着非正义,因为战争通常不是殃及那些煽动和进行战争的人,而是几乎毫无例外地将战争的全部重担强加在无辜者——可怜的老百姓身上,无论是战胜或者战败给他们带来的皆是灾难。伊拉斯谟写道:‘绝大多数人和战争毫不相干。即便在战争中获利的少数人,他们的好运道也是以他人的损失和厄运为代价。’”2022-04-29
  • 遠遊
    精彩而流畅的文笔,茨威格所撰的传记有着很强的感情色彩,这也是其魅力所在。“让那些精明和冷酷的功利主义者们去一再证明伊拉斯谟精神是毫无希望的吧,让现实似乎会一次又一次地证明功利主义者们言之有理吧!而人世间总得有这样一些人,他们会指出各民族之间除了隔阂之外还需要团结,他们会重新唤起在世人内心深处的这样一种信念:一个未来的时代会更有人性。”2022-09-26
  • ZCX
    四五六渐入佳境,茨维格借人喻已2022-02-18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