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道德科学”,这一涂尔干社会学的别称,再清楚不过地表明了社会学在建立自身的过程中力求回应的原初问题。然而,在移植模仿和学科分化的过程中,这一基本问题却变得晦暗不明、为人所遗忘。因此,今天要把握这门学科的基本问题及其界限,我们就必须把它放到它曾经努力挣脱的伦理学和政治哲学传统中,并把它看作是对上述传统的一种回应、乃至评注。从这些回应和争执中,我们将有可能再次激活社会学对于现代社会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之上有所推进。这原本是、也应该继续是社会学的目标。

《涂尔干的道德科学》分为两个部分。在“道德科学的形而上学基础”这部分中,作者分别从社会法则和社会功能这两个角度考察了社会学对此前的政治哲学和伦理学的继承和批判,并借此去逼近它的理论预设。无论是涂尔干试图把握的不同于个体心理法则的社会法则,还是不同于哲学伦理学的人性论规范基础的社会功能,最终都要求他预设一个不同于个体的、自成一类的、有着自己的需要、思维和行动方式的“社会”。

在“道德科学的内在展开:从风俗到道德理想”这部分中,作者试图分析涂尔干社会学的内在发展脉络,他如何因为早期社会形态学和道德统计学在研究道德事实上存在的困难,而在后期逐渐转向宗教人类学和集体表象理论。与此同时,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也从风俗转向了理想化的道德。最后,作者还梳理和讨论了中国早期民族学、人类学和社会学对涂尔干理论的接受情况。


陈涛,山东蓬莱人,现任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博士就读于北京大学社会学系,2014年获博士学位。2016至2017年赴芝加哥大学从事访问学者研究。目前研究领域为社会理论、政治哲学。曾荣获第四届余天休社会学优秀博士论文一等奖、《社会学研究》创刊三十周年新锐作者奖、《社会》改版 十周年新秀作者奖等。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DX3906
    国内屈指可数的涂尔干研究精品。2023-04-24
  • 侠客行者
    以前看过论文,所以再次阅读没有特别的惊喜,研究细密甚至有些无聊,但第二章的思想回顾和第六章结论部分,有些突兀,但是所受启发最大,感慨一下自己啥时候能写出这种作品2023-01-28
  • 祖贻
    1. 涂尔干:作者借助对涂尔干道德科学之形而上学基础的重新检讨,全面考察社会学乃至社会科学的思想源流,所涉及问题的视域和深度远超涂尔干。作者在将其置于现代思想复杂系谱中加以把握的同时,也无意中抬高了其地位。2. 社会学:对于习以为常的社会法则和社会功能,作者详细梳理发展脉络。这一工作终究暴露了学科局限。作者对此毫不讳言,人始终有溢出社会的需要,仅仅通过社会关系、社会法则和社会结构是无法完全把握的;在总结与伦理学的争执时,作者也将过什么样的生活作为最后的落脚。这一讨论是社会学不得不面对的强有力批评。3. 本书以道德科学整体理解涂尔干思想,对其思想变化给出融贯解释。作者解释了涂尔干从道德统计学转向宗教研究的原因,揭示道德统计学和风俗所遭遇的困境,考察了他诉诸原始宗教研究和道德理想的解决方案。2022-06-12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