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从社会理论入手理解现代性,不能回避现代性面临的根本问题,即自由的问题,而要思考自由的问题,一个重要的入手点就是自由与自然的对立。不过,现代社会理论的出现,从观念史的谱系来看,无论就内涵已经萎缩的所谓“精神科学”而言,还是就英法立足于“精神重建”的所谓“道德科学”而言,已经处于自由的内在化背景之下,似乎无力重新恢复这一概念在最初面对自然概念时所具有的根本困境和丰富意涵。现代社会理论在运用“社会”观念消解政治哲学中自然与自由的对立的过程中,形成了一种最远的“自然”的社会理论,也许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社会理论才是某种最极端的现代性理论。不过,恰恰由于远离了“自然”概念,社会理论在试图救治现代性的危机的同时,丧失了理解现代性的“危机”背后最基本的张力的能力。如果从这样的背景来看,我们会发现米德的这本小书所具有的特殊意义。借助对“现在”问题的讨论,米德给社会理论重新理解这一张力提供了可能的路径。他的尝试,特别是对自然的社会化的理解,对社会性的两种意涵的深入剖析,都在重新理解现代科学的“现代”意涵的同时,也试图从现代社会理论经常忽视的角度来重新理解与自由相对的自然的一些重要面向。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无糖ubik
    李猛在后记中所说的「远离」自然,我总觉得是「不直面」自然,因为社会理论尽管也与科学一样将自然进行切分,以至于其并不能承担米德所说「哲学的任务」——同时考虑限定性和新生性,社会理论似乎总是倾向于将所有自然理解为社会(结构),但我总觉得如果社会理论能够完全远离自然,它就是一个完全的怀疑论者了,所以或许,大部分的社会理论似乎总是以某种方式假定一个人性(或者「基础」),只不过它们总是不直面两者之间的复杂关系而只对其中一面进行讨论(这似乎就是自然的分裂的结果)。不过,自然和自由的关系米德自己也有讨论,本书大概是他讨论自然权利的继续——用新生性取代原初霍布斯自然状态在现代国家中的动力角色。2023-04-27
  • 非虛構
    「主我」 是我思考的結果,是我真正是的、本真的東西。但我分裂了,因為除這個內部的「主我」,還有外部的「客我」,也就是我周圍的人關於我的想法、對我的看法、關於我實際上是什麼的信念。我們的生活是一場為「主我」與 「客我」之間的和平共處而進行的鬥爭。米德說個體的認同是通過與其他個體互動來決定的。有多個不同的 「客我」,而「主 我」的任務是將其綜合為一個連貫一致的自我意象。在「流動的」或「轉瞬即逝的」現代性中,當前形式的身份認同就與此類互動有關,但更複雜。如今,每個人不只有多個「客我」,還有多個 「主我」。身份認同是一個談判問題。 它的確是流動的。我們並非生來就有一個既定的、永遠不會改變的身份認同。而且,我們可以同時有多個身份,特別是在網上。2023-09-26
  • 复活
    我没有物理知识,但我就是能看懂。这本大概是今年最佳。2023-09-18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