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社会世界的意义构成》是奥地利著名社会学家舒茨(1899—1959)的重要著作。在《社会世界的意义构成》中,舒茨想要为韦伯创立的理解社会学建造坚实的方法论基础。他从韦伯的行动概念出发,但认为韦伯对行动概念的界定是含混不清的。舒茨进一步追问,我们能否构造一个关于社会行动的方法论与普遍理论,而这在他借助于现象学的方法对“意义脉络”“主观意义” “客观意义” “动机”的探讨中得到了说明。舒茨的这种探讨为社会学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从1960年代中期开始,《社会世界的意义构成》成为了社会学理论和研究新取向的出发点之一。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Ammonoid
    Ch1的舒茨:韦伯那独到而准确的眼光、那令人佩服的哲学本能、他是析论社会世界的结构脉络最为深入的人。Ch2开始的舒茨:从现在开始这里叫做胡塞尔广场!单走一个内时间意识,给韦伯倒一杯注视的光晕,韦伯你连主观意义脉络都看不到吗?(doge话说回来,舒茨有一项把握是准确的:在韦伯那里,历史个体与(社会)个体在分析上的区分确实是含糊的、至少是没来得及完成的。不过也要考虑韦伯本身是多层次的研究者,方法论的准确划分于他确实是次要的。舒茨从(社会)个体的意义分析起笔,几乎没什么废话地平推到第四章,结果是:社会世界之匿名性的划分已经完全脱离了韦伯社会科学的真正视域,而现象学这里根本性的关涉性问题却仍然是悬而未决的。不过恰恰是这样的做法,反而(至少在我看来)提供了一个重新在社会学之内定位福柯的视角。2022-07-30
  • 火花
    太痛苦了!!!!!读到脑阔痛,眼睛痛,全身都在痛,读到怀疑自己,怀疑人生,怀疑世界。书特别好,是我不配!!!2022-09-03
  • 青上有鸢
    配合着北师版一起读的。主要参考了导读部分,很清晰的脉络梳理,比英文版的导读强很多。正文的话翻译上更加学术化,用语精炼但也更晦涩,相比之北师版翻译更通俗流畅,但同时很多段落读起来不免累赘。北师版为主,商务版为辅,算是个不错的组合。2024-03-04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