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黎丽明,广东佛山人,先后毕业于中山大学历史系及香港中文大学历史系。现任职于广州艺术博物院陈列研究部,副研究馆员,从事广东美术史及广东工艺美术史的研究及展览策划工作。

内容简介

本书以御窑所在之江西景德镇和经营民窑之广东石湾的美术陶瓷从业者为案例,探讨了二十世纪中国的美术陶瓷从业者如何演变成今天的艺术家,即从“工匠”到“艺术家”身份转变的历史建构过程,并且在面对不同的地方艺术传统下,艺术家的建构过程展现了何种不同特点。本书的研究基于大量的田野考察和文物史料,采用社会学和艺术史学的研究方法,从宏观切入,考察清末民初陶瓷消费市场、审美观念以及展示方式的转变,再由微观处论及景德镇民国时期名家产生的情况等问题,对目前石湾陶艺和景德镇民国陶艺史的研究有着补白的作用。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慎习斋
    以广东石湾和江西景德镇的美术陶瓷从业者为案例,侧重社会史研究方法,探讨20世纪中国美术陶瓷从业者怎样从工匠转变成艺术家,以及他们“艺术家”的身份是怎样建构的。这两个案例,一官一民,颇有代表性。而陶瓷本身,兼具日常用品和工艺美术品两种物质属性,前者需求量大,后者才是美术陶瓷,求独特求精湛。20世纪的陶瓷工业化,学校教育对人才的培养、相关职称评定等国家政策对这个行业影响巨大,对从业者的社会身份认同影响巨大。是工匠还是艺术家?不全然是工业化流水线中一员或画艺、技艺全精者的区隔,也不全然是由职称、品牌、名气一锤定音的。说到底,从工匠到艺术家的身份进阶,是个人技艺、作品艺术性不断向上攀登的过程。艺术家身份认同中,个体的艺术家意识或许才是更重要的——然而这已不在本书探讨范围。2022-07-20
  • fir
    景德镇以御窑瓷器开始,20世纪初受西方产品和其他材质冲击,主打仿古和手绘精细瓷,重画面改良,50s国家强力推动工业化改良,艺人参与工业品设计,建立学校,外来者进驻成为创作主力,80s开始职称评定和授予称号。意识形态需求消停后某种学院派审美依然随外来者留在当地。石湾以民间日用陶器瓦脊陶塑开始,案头摆件借由博览会外销等以传神质朴出名,50s改造时加入政治题材西方素描人体解剖学等要素,80s国有工厂转制陶瓷工业转移后艺术陶瓷私人企业见多。虽也接受经学院教育的外来者,但对传统技艺地域特色师承关系等较重视。相似的是,都经历了工业化革新技术的影响,原料和烧制环节的经验的重要性降低,日常用品和艺术陶瓷分离,品牌重要性出现;展览会等宣传意识兴起;国家的政治运动对工业改良的大力推动和职称评定的影响。2022-11-16
  • shadow求理想
    全文有两个案例,景德镇和石湾,较宽的视野让全文更有可读性。观察和结论都立足于社会结构层面,民间美术陶瓷手工业者的身份转变主要源自国家政策转变和工业化,前有手工业改造,后有学校教育系统确立和工匠艺术家出现。景德镇和石湾的改造方向不同(朝向标准化还是地方化),前景也将不同。2021-12-23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