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艾里希•弗洛姆(Erich Fromm,1900-1980),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家和哲学家。1900年生于德国犹太人家庭,1922年获海德堡大学哲学博士学位,是“法兰克福学派”重要成员。1934年赴美从事心理咨询工作,先后执教于哥伦比亚大学、墨西哥国立大学、密歇根州立大学等高校。1980年弗洛姆病逝于瑞士。

内容简介

心理学家艾里希•弗洛姆在七十岁时,应德语作家汉斯•于尔根•舒尔茨的邀请,两人进行了一系列的对谈。这些对谈一部分是在弗洛姆位于瑞士洛迦诺的公寓里录制,一部分在苏黎世广播电台的现场录制。本书便是对谈的文字记录。艾里希•弗洛姆围绕“社会中的富足与厌倦”“梦是全人类的语言”“人是谁?”等主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此时,古稀之年的弗洛姆已完成了十二部著作,而通过广播这种媒介,面对广大听众阐述自己的思考,这还是第一次。弗洛姆用简洁明了的口语和即兴思考,生动又新颖地阐述了他一生从事研究的精神领域,对其心理学著作构成了必要的阐释和有趣的补充。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Das Ding
    马克思的思想是一种没有上帝的“宗教”。2023-11-05
  • twopersons
    值得留意的是,如何用大白话写出理论知识,又深得人心。书名说是谈话录,只有最后收录了对谈,主要还是集中在弗洛姆直接对话读者。好的文学就是这样轻松的对谈,但要受得起就要发挥自己的思考。他谈到:消极的人永远是婴儿。想到现在的巨婴论。他说巴浦洛夫做个一个圆形和椭圆形太相近的实验,让狗无法辨别,导致恐惧焦虑。人在矛盾之下来回思索会消耗巨大的精力,严重的时候生病,指生理和心理都有可能。他也说,穷人是富人表演时的配角。这里没有贬低穷人的意思,有趣的是弗洛姆公开承认他喜欢马克思,看来马克思的书也可以值得一看。当年学习得太单一枯燥,导致对于这种政治论毫无好感,错失一些好书。书里一贯对人的定义有着作者自己的特色想法,人不是一件东西,是不断发展的生命体。人要去体验,而不是去拥有存在。谢谢他缓解我的丁克焦虑。2023-11-20
  • 一茶安
    对一些当下的问题给出了解答,印象很深的是对”恋尸癖“的解读,当下是个恋尸癖越来越多的时代,可能因为活人比尸体更恐怖吧。2023-11-07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