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杰拉尔德·默南(Gerald Murnane,1939—),澳大利亚当代作家。他长期生活在澳大利亚东南部的“小三角”中。用打字机写作,没有嗅觉,关注色彩与赛马。沉迷于将事物档案化,分在各种标签下归入档案柜。

内容简介

诺贝尔文学奖热门候选者小说代表作,J.M.库切、本·勒纳盛赞!!!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虾米
    简短而复杂。如亨利·詹姆斯那样,作者努力捕捉和表达那些倏忽即逝的感觉和体验,但也揭示了这种努力的艰辛和失败。“平原”就如同柏拉图意义上的“理念”,无限美好,但没有与之完全对应的“形象”;“形象”承载一部分“理念”,但它不穷尽“理念”的所有要义,甚至反而遮掩和覆盖了“理念”。因而,要抵达“理念”,必须以迂回之姿,就像我们从亏损中得知满盈,黑暗中感知光明,缺席中体会在场,聒噪中聆听阒寂。另外,小说还兼具法国思想家勒内·基拉尔所说的“模仿”机制。人们以各种别出心裁的方式来释读作为“理念”的“平原”,目的就在于区别于他人,然而正是这种模仿性竞争导致了与他人的趋同。以“蓝绿”“金黄”作为划分艺术、学术、体育、政治的二元式标志,即是其例。小说的讽刺,与书中人包括作者所追求的至诚愿望,反差强烈而意味深长。2025-03-28
  • Desargues
    漂亮啊,这是另一版《城堡》吧…平原学,或曰城堡学,对我来说是看不腻的。但他多走了一步,彻底接受了黑暗,从而保留了全部可能性。2025-04-06
  • 卡莲
    内容偏哲学,有形而上意味,叙事上则去繁就简,类似大纲:随视角“我”的推进,平原的内涵在层层剥落的同时,也变得复杂,宛如迷宫。然而,直到主角最终的顿悟,我们发现:平原这一意象看似无所不容,但终究皆属人造,是拧巴又别扭的平原人,为彰显其自主性,耗费一代代心血所造就的迷宫。平原只是平原,却也因此拥有承载一切理论的土壤;所有试图掌握平原真相的,只会在他们捏造的理论中迷失。电影的失败,恰恰证明平原人的成功。道理很简单:当我们以先人的全部理论去企图论证某物的“合法性”时,只会彰显此物的空洞与虚无。默南的笔触,仿佛是博尔赫斯的反面,两者占据银色硬币的两端,相似又矛盾。前者看透后者的博闻强识不过是虚无的幻影,却在写作理念上无比接近后者:企图通过一种纯粹理性的视角来丈量脚下的土地。这样的作品,无疑是好的。2025-02-07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