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钟鸣旦(Nicolas Standaert),鲁汶大学汉学系教授,比利时皇家科学院院士,长期致力于汉学研究。主要著作有《礼仪之争中的中国声音》《礼仪的交织:明末清初中欧文化交流中的丧葬礼》《传教中的“他者”:中国经验教我们的事》《杨廷筠:明末天主教儒者》《可亲的天主:清初基督教徒论“帝”谈“天”等。

内容简介

钟鸣旦教授的《进入全球公共视域的清帝国——欧洲文献里的中国邸报》一书介绍了18世纪的欧洲人如何在中国境内阅读邸报,以及他们作为全球代理人如何变身为作者和译者,让邸报成为全球信息网的一部分,向欧洲输送关于中国的信息。清代邸报不但让欧洲人了解中国,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参与了真正 对中国感兴趣的欧洲启蒙思想家的对话,甚至在这一基础上形成了欧洲关于亚洲知识。可以说,邸报在欧洲的流传,对伏尔泰、魁奈和孟德斯鸠等重要的启蒙思想家都产生过影响,“应当说,这正是一个‘国际思想史’的绝佳案例”。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summer
    跨文化研究实属珍贵。本书分析中国康雍乾三朝印发的邸报在以传教士为媒介翻译传播到欧洲并形成影响的流程,并由此呈现18世纪末欧洲关于亚洲的知识生产。一百多页的史料指南足见作者查阅的努力,对我最有启发的是启蒙思想家在邸报的影响下借清朝制度论证自己的观点。本书缺点也很明显,一是标题“全球公共视域”起的太大,纵观全书受中国邸报影响的国家也只有法国、丹麦、瑞典、朝鲜,以欧洲当时的强大就将欧洲赋予全球地位是欧洲中心论的体现。二是所谓“公共性”也被夸大,启蒙思想家对邸报的引用,更多是工具性的(借中国批判欧洲),而非真正将中国纳入全球对话。三是作者对史料的浅尝辄止使很多地方都没能深挖。不过作者能注意到邸报这个冷门的媒介对中西文化交流的贡献实属不易,本书对不了解邸报和清中前期文化交流的读者有一个很好的入门作用。2025-08-07
  • 朱颐钊
    相当于重读一遍。翻译得不错。传教士对于排满情绪与行为的观察很有意思。2025-08-11
  • 竹圃
    伏尔泰、孟德斯鸠等人都读过《邸报》的相关材料,蛮有趣的。2025-06-15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