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金克木(1912—2000),字止默,曾用笔名辛竹、维谷、演慧、安琪等。安徽寿县人。著名学者、诗人、翻译家。1930 年赴北平求学,1933 年开始发表诗歌、散文、翻译等,是三十年代新诗坛的重要一员。1935 年到北京大学图书馆工作;七七事变后离开北平南下,辗转于武汉、长沙、香港、重庆、昆明等地,在报馆编写新闻,在中学、大学教授外语。1941 年经缅甸到印度加尔各答,任《印度日报》编辑;1943 年到贝拿勒斯鹿野苑随印度大学者憍赏弥老人读梵文、巴利文,学习、研究印度哲学。1946 年回国,任武汉大学哲学系教授,教梵文及印度哲学史。1948 年起任北京大学东方语言文学系教授,教梵文、巴利文、印地语、乌尔都语等。教学同时,发表多部作品,包括学术著作、散文、杂文、诗歌、小说、翻译等。历任第三届至第七届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第五届至第七届常委,宣传部部长。

内容简介

本书精简清通,对八股文的源流、体式、功能和历史功过做了既透彻深入又亲切可感的疏解;并举名家如汤显祖、徐渭、尤侗、袁枚、王士贞、高鹗等人的八股文片段为例,辨析八股的文体结构、规范化的写作程式和难得一见的情性风格。作者还将八股文的体式溯源到《论语》和《孟子》,认为八股的结构和腔调继承了两千年书面汉语文章的发展,是将春秋以来汉文文体的诸形式集中凝固下来而僵化的结果,其中尤与《四书》不可分,并从“对策”的性质论证了从《四书》到八股的“一以贯之”。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泺侯
    才气溢出,你大爷还是你大爷。真是懂行的看八股,越看越有意思。分析季氏将伐颛臾的那节最好玩。读到最后发现应该与启功和张中行的文章合看,明天补一下。“八股有特色。一是命题作文。二是对上说话。三是全部代言。四是体式固定。就体式说,又可有四句。一语破的。二水分流。起承转合。抑扬顿挫。这四句中:一是断案。二是阴阳对偶。三是结构,也是程序。四是腔调,或说节奏,亦即文“气”。《四书》八股,一以贯之。从秦至清,其揆一也。”2022-02-21
  • 棠梨煎雪
    这类文章,非得旧时代人才写的出的。金老学问广博庞杂,言语亲切随性,真乃大才。2021-04-01
  • 夹杂不清,一本书下来,也没能让我搞懂八股文到底是啥。我也反对金老用八股文的套路去套孔孟。但有几点我是认同的:封建王朝的衰落跟八股文关系不是特别大,八股最大的问题是在思想主题上限死了范围,形式上的限制反而是其次(不如说一种僵硬的形式更适合作为统一考试的工具)。2019-11-06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