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胡恒,1984年8月出生于河南省上蔡县。2002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先后在清史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重点关注空间视野下的清代地方行政。

内容简介

区域研究的兴起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史学研究转向的显著特征之一,学界抛弃了过往拘泥于政治史的宏大叙事,转而试图通过个案或区域研究寻找到一条呈现“整体历史”的路径,构建起中国史学自身的解释模式。对“区域”作出何种界定,成为研究者需要优先处理的问题之一。本书将在系统、全 面收集清代档案、实录、政书文献的基础上,着力于探讨清代县辖政区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即作为一种全国层面的制度设计,其制度渊源何在,在清代又经历怎样的制度变革,在民国时期的消失等状况进行长时段的梳理,清代县辖政区的空间分布,清代县辖政区设置与地方治理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中世与近世之间
    符合一部优秀博论的所有要素,绪论厘定概念,一至八章总体及个案分析,第九章结论升华,第十章现实回应,框架极为清晰且完满。作者扩大了行政区划的内涵,提出以“县辖政区”作为基层政区,主体内容涉及到分防制度的产生,分布的格局、职能行使、辖区设置几块,处处得见作者功力。本书核心讨论的问题其实就是国家权力从何时又是怎样渗透到基层,作者的回答是清初特别是雍正中期后,其方式是佐杂分防(县城佐贰官进驻乡村分管一定区域),以官僚制角度处理及批判“皇权不下县”的说法十分高且切命中要害,当然作者也认识到此种政权建设受到传统社会资源的制约,因而是无法与后世基层社会的管理相依并论的。如果说本书还有点缺陷,我觉得是没有重点讨论佐贰官与士绅阶层的互动,挺好奇在那些方言区外地官员与基层民众的沟通问题,士绅的中介作用无法忽视。2019-07-13
  • 广告位招租
    规模宏大,考证详细,虽于历史地理和清史向无用心,但亦知其确为佳作。也让我进一步相信,基于对材料的仔细梳理的研究将大有可为。书末作者对自己家庭的描述与感谢让我感同身受,心中戚戚而又欣慰2016-12-14
  • Brasidas
    对基层生态所制约的行政成本和效率的考虑,将静态的科层/汇报制在基层做变通并逐步合法化的过程,历史并无断裂的发展,基层躯体是压舱石。越发见得施坚雅的直觉敏锐——经济活动能够显出生态的“等高线”,从而倒推基层治理实情。将当时的分防图和如今的乡村设置以及省到、县道重叠在一起,一定会有深入发现。第八章县的新设或裁并可以参考《红雨》里提到黄安如何从麻城分出,地方精英和民众的作用在经济、生态条件成熟后,再去推动政治变化。2018-04-01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