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裘帕・拉希莉(1967—),印度裔美国。

内容简介

△布克奖、小说奖入围作品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影随茵动
    2020/01. 裘帕•拉希莉身上的标签免不了后殖民的痕迹,但是她与大多数后殖民作家差异很大,因为她是女性作家,她有着女性作家特有的纤细和感性。在《低地》中无论是投身革命的乌达安,还是认同资本主义生活方式的苏巴什,亦或是成为遗孀改嫁后沉沦在身份错位的高丽,都是以个人的内在变化为主视觉,环境只是背景的底色,印度的底层、美国的生活,革命的理想,都不是裘帕•拉希莉直接讨论的对象。在读她的作品的时候,更多的还是会向内的思考人的一生,就是把背景进行置换,这些人的故事是依然成立的,所以,她的作品超越了必定会给予她的标签,那些标签在很多后殖民作家身上是坚硬的壳,拉开了与大多数没有背景经验的读者的距离。但是裘帕•拉希莉是柔软的,后殖民的身份于她来说只是一袭长衫,是她用来完成人的宿命感仪式的最佳服饰。2020-01-03
  • 曼靑
    朋友们问我在读什么书的时候,我都会告诉他们,这是一本关于印度加尔各答两兄弟的小说。朋友总会回我说,只有他们俩吗?确实,我忽略了两兄弟之间非常重要的一个纽带型的人物,高丽。我该怎么描述这个人呢?一个哲学系的女学生、一个怀着遗腹子改嫁大伯的寡妇、一个抛弃女儿的母亲?我的思绪越来越远,有一幕突然闪现、然后定格。这个或许就是我意识中的高丽了吧。“阳光正是灼热的时候,当她走近时,他举起手,头朝着她的脸倾斜,在他们头上搭了个小小凉棚。这个姿势让她感觉掩藏在那一大群人中间,是跟他单独在一起的。感觉有别于周围的行人,感觉漂浮在城市的浪涌之上。” 这是乌达安和高丽初次约会时的场景。高丽因为犹豫要不要赴约而迟到了。我非常喜欢这一段的描写。这也是全书结尾的片段。很多时候,我们回忆的不是故乡,而是少年时期的自己。2019-11-22
  • 黄蠢蠢
    没几页就看出了兄弟俩的性格迥异。以为故事会这样发展,结果作者却写成了那样。2019-11-07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