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J. 希利斯・米勒(J. Hillis Miller),哈佛博士,美国著名文学系杰出教授。主要代表作有《阅读叙事》(Reading Narrative, 1998)、《小说与重复》(Fiction and Repetition, 1982)、《小说中的共同体》(Communities in Fiction, 2014)、《萌在他乡:米勒中国演讲集》(An Innocent Abroad: Lectures in China, 2015)等。

内容简介

◆ 解构主义批评代表人物、哈罗德•布鲁姆“伟大的对手”J. 希利斯•米勒力作。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Daytun
    对共同体之建立、失范、无效、焚毁、再创的探索,就算不属于二十世纪后文学的主题,也一定是贯穿某种宏大而悲壮交响乐的音阶。诚然,米勒的理论与细读并不是最新颖的、最巧妙的,甚至说有些缓慢、来回摇摆、踌躇不定的——这可能也是叙事分析主导下的一种必然——但从卡夫卡到凯尔泰斯,再到宠儿,一种“自相矛盾的命运”与“自毁性的免疫反应”便逐渐浮出水面。于自己而言,非常喜欢对于《无命运的人生》的分析,可能这也是因为这最贴近米勒擅长的叙事解剖,而久尔考的反讽与距离则征兆了那个熟悉的见证之不可能性。不可否认,仅此一书对共同体、见证,与大屠杀的探寻远不能阐释背后庞大的历史与话语网络,而自己也不能完全认同米勒的切入方式。但他真诚且直接的指出了那道阐释与文本的沟壑:我们深知其无法跨越,但对这种勇敢的指认永怀感激。2021-12-03
  • Dr.JeKyll
    共同体的毁灭体现为人与人的不可感知、统觉和共在的崩解,从而表现于卡夫卡文本中隐匿而反讽的叙述者、琐碎不必要的细节、延迟的叙事、阐释的多义、变形与重影、自相矛盾的铜壶逻辑与错格、恐惧文字的施行力量的未竟之作等等。人道主义关怀与细读兼有,从共同体的角度观察奥斯维辛、美国奴隶制在文学作品中的见证方式,体现了后现代社会的非理性困境。2021-11-20
  • 陌白
    @2020-05-03 14:57:572020-05-03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