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韩炳哲(Byung-Chul Han),1959年生于韩国首尔,80年代在韩国学习冶金学,之后远渡重洋,到德国学习社会的分析批判是重要而富有启发性的。

内容简介

他者的时代已然逝去。 那朋友似的、地狱般的、神秘的、诱惑的、爱欲的他者已让位于同者。如今,同质化的扩散形成病理变化,对社会中有诸多标志性的现象,譬如恐惧、全球化、恐怖主义等,韩炳哲的新作所探究的正是这些现象背后潜藏的同质化的暴力。 韩炳哲用他的作品开辟了一条横穿当代文学之林的甬道。他不求你我点赞,只求警醒世人。 ——德国广播电台(Deutschlandfunk)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我想最讽刺的是,能读到这本书的人,仍然只是那些本就喜爱阅读的,不喜欢阅读,即便分享于他,恐怕也难以感知和理解文中所说的和正在发生的一切,或者说,他们根本不同意这种对他们来说咬文嚼字的东西,他们自我里早没有了那个需要翻山越岭的耐受力或思考力,他者的概念在他们的意识里还没被唤醒.....可以说,离走出同质化地狱的那个社会环境还早得很,人没走到那个对自我已经倦怠和厌倦的尽头,是不会停下来的。so,这书还是写给我们这些人看的,意思让我们更坚定些,别也沦为同者了。作者写他的,我们读我们的,完后呢,世界仍然还是那个世界.....没变啊同志们,这玩意儿带不起意识流流量,变不了现,改变不了现状啊.....2020-05-17
  • Waldeinsamkeit
    W1.對社交媒體、點贊有所警惕;2.比起關注志同道合者、同者,更矚目陌生者、他者;3.不要懼怕痛苦、痛楚;4.真正想做一件事,要有平緩和漫長的準備;4.事情不一定是這樣的,尋根究底地去理解它;5.問一問,這是不是「轟鳴」「交際噪音」「資料與信息的數字化風暴」;6.「無差別性」的渴求是不對的;7.世界是有「光芒」「神秘屬性」的;創造「距離」「幻想」「非真實性」,懂得「嬉戲」;8.意義是不可比較的,迴避一切比較;9.獨特性並非真實性,不需通過消費來展現;10.我是我,但勿沈溺自我,勿做自戀的我;11.不要痛恨自我,懂得肯定自我;12.衝突有建設性的一面,長大成熟,產生穩定關係和身份;13.活躍不等於有所行動;14.恐懼是陌生、茫然所失,只為提高生產率,是新自由主義的惡魔邏輯⋯⋯2020-02-19
  • 没想到和韩炳哲的交集是布朗肖、布洛赫和《毛毛》。2020-09-03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