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迪迪埃・埃里蓬(Didier Eribon,1953— ),法国哲学家、社会学等研究领域已出版十几种著作,很多作品被认可为经典,如《米歇尔·福柯传》《回归故里》《少数派道德》《逃脱精神分析》《亦近,亦远——列维-斯特劳斯谈话录》等,被国际公认为当今世界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

内容简介

《回归故里》是法国哲学家、社会阶层和那群他已经告别三十年的人。他重返过去,回顾家族的历史,回忆童年时身处的工人阶级阶层,回溯了他如何从工人家庭的穷孩子成为法国著名的知识分子……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文东子
    几乎和《秋园》同时读完,之前没有对照着来读的想法,表面看这两本书也完全不相关,然而读起来才意识到它们恰恰构成了一种微妙对照:女性-男性、中国-法国、异性恋-同性恋、非知识分子底层平民-成为知识分子和中产,然而内里却如此相通——他们对求知和摆脱底层束缚的渴望一模一样,而他们的书写也同样是对自己个人生涯的回望。非常耐人寻味的是,埃里蓬的这本书提供了一个更进一步的视角,就是“假如一个来自于底层的人终于有机会把握自己的命运,那么他又会面对什么,他将如何去看待自己的经历”。然后你会发现那些他与秋园的“对立”其实都是表象,他们各自在自己的身份和时代中挣扎,最后做的都是在这个他们挣扎的世界上诚实地找回自我这一件事。想起那句刻在德尔斐的神庙上的那句:“人啊,认识你自己”。2020-10-03
  • 渡边
    在凡学/打工人/土狗的戏谑热潮中,阶层的分化或对立正甚嚣尘上,“个人自由主义”惯了的我向来不喜欢从这个角度思考问题,不自贱也讨厌慕强,跟鸟一样做个自然生物就好,但不得不说“阶级”一词正如咒语加身,现实也正疯狂加速其效力,大象已胀满房间鼻子破窗而出。这本书是这种“逼视”之作,作者的坦诚逼视人直面自身和过去,你的问题是自己的问题还是家庭的问题还是社会的问题,即便是社会的问题,但想解决问题也只能回归自身。这本书让我想起库切的《青春》,那是我读过的问号最多的小说没有之一,这本我也当小说来读(它的确比社会学专著更易代入和共情),而它是我读过的“阶级”一词最多的小说,这大概也是远子特别想写但(现阶段)写不出来的小说吧。远子加油。2020-11-13
  • alain.proust
    深有体会,关于我们要如何逃往大城市,要如何与渐行渐远却又纠缠沉沦的往事告别,要如何被文学、哲学拯救,又要如何成为一个真正的同性恋与知识分子。2020-07-26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