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巴尔特・范埃斯(Bart van Es),文学评论家和作家,1972年生于荷兰,后移居英国,精通英语和荷兰语。牛津大学英语文学教授,圣凯瑟琳学院资深导师。范埃斯的主要研究对象是英国诗人埃德蒙·斯宾塞以及莎士比亚。

内容简介

二战期间,纳粹在欧洲大陆大肆追捕犹太人,因荷兰当局的大力配合,阿姆斯特丹、海牙等地的犹太人家庭时刻笼罩在巨大的危险和恐惧之中。为了躲避追捕,犹太女孩小利恩被父母交付给地下抵抗组织中的寄宿家庭保护,历经多次躲避和逃亡,目睹无数同胞遇害,她最终在战争中幸存下来。作者范埃斯的祖父母一家是保护小利恩最久的家庭,然而,由于战后的一场争执,双方再也没有联系。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Jenny007
    这是一个令人无比哀伤且难忘的故事。她的坎坷经历,不仅有源于战争带来的伤痛,也有来自人性的戕害。这是通常情况下会被我们忽视的角度,是难得一见的历史真相一隅。2021-09-13
  • 小镜子
    书中直接从1942年的一封信着笔。1942年正好是万湖会议之后,通过了所谓的“最终解决方案”。书中掺杂了太多笔者的角度。文章主题的角度倒是很独特,可惜书中的部分内容撑不起来这个特殊背景下情感中恢宏的主题。2021-10-09
  • 岁月轻狂DEMON
    作为二战中的中立国,荷兰在面对纳粹的侵略后迅速倒戈,加入到迫害犹太人的行列,本书的主人公利恩在地下抵抗运动的帮助下,辗转数个非犹太寄宿家庭,最终得以幸存。父母的不幸遇难,冷漠、疏离和野蛮的成长环境使利恩与周围的环境格格不入,“家庭”成员无端猜疑激起的矛盾无法化解,内心深处的孤独无处诉说,根深蒂固的种族偏见和纳粹种族主义的流毒给利恩带来一次次无声的伤害,利恩逐渐成为一个被“隔绝”的人。本书采用跳跃式的笔法着力还原利恩不愿对外人提及的往事,关于战争正面冲突的描写较少,更多的是关注利恩心理的变化,后半部分的几处伏笔是本书的一大亮点。2021-09-16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