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左亦鲁,北京人,北京大学法学院助理教授。耶鲁大学法学博士(2016)、法学硕士(2012),清华大学法学硕士(2011)、法学学士(2008)。主要研究领域为宪法、网络法。

内容简介

本书研究表达权的基本理论问题,特别是表达自由“中心”以外的一些“边缘”或“边疆”问题。表达自由的“中心”以“街角发言者”经典范式为代表,它以保护公共对话和政治言论为核心,重视言论的内容而非言论的媒介,对处理说话、写作和出版等传统和典型“言论”最为游刃有余,从中可以提炼出公共对话、政治言论、内容、“街角发言者”经典范式和典型与传统“言论”等五个基本概念和元素。针对这五个“中心”概念和元素,本书分别以“内与外”、“政与文”、“质与器”、“旧与新”和“本与变”为主题,考察公共对话外的逻辑和正当性基础、文化言论的价值和表达自由的文化价值、媒介对表达自由的影响、互联网等新技术对经典范式的挑战以及算法、人工智能对“言论”的突破和颠覆。通过研究这些“边缘”和“边疆”问题,本书希望探索表达自由地图中大片未探明地区,更好地反观“中心”,并思考挑战“中心”的可能性。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耳洞师傅
    对脉略的把握很出色,除了紧扣街角发言者的核心脉络外,结合发言者本位、听众本位的分析一以贯之。中间针对中国宪法的分析本身挺有意思,但感觉出本身表达也很不自由,章节顺序上似乎有调整的空间。2021-07-04
  • 郑长安的树洞
    一二章比较弱,三四章非常棒,第三章远超国内c刊论文对这段案例史的研究水平,第五章又落回去一些。提出了一些新的思路,我正在构思的论文在有些地方和作者撞车了,又要再调整一下了。2020-09-02
  • Diego
    本书提出了处于表达自由“边缘地带”的五项议题,对这些议题的介绍可以说是较为新颖且具有启发性的。可惜的是篇幅实在有限,15万字的内容无法对每项议题进行详实的论述,也很难勾勒出表达权边缘的基本轮廓,只能让人感觉“边缘”是一个比“中心”宽泛得多且内容庞杂的领域。各章节写作的质量与内容丰富度亦参差不齐,第三章对“内容”与“媒介”的区别规制进行了细致而清晰的梳理,但并非每一章都有同等的效果。期待左老师对这些议题的后续研究。2020-07-08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