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许小年

内容简介

熊彼特被称为创新理论之父,他视敢于承担风险和富于想象力的企业家为创新的核心要素;而管理学大师德鲁克则认为创新可遵循一些“基本且众所周知的法则”,未必依赖企业家的个人特质。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Cast Away
    23333人物简介都来自维基百科还行…… 3.5星。值得一读,但不够精。缺点1,标题太大格局太小。不知道标题有没有被编辑绑架,内容是有的,但是配不上这么大的标题。缺点2,内容不够深入。一章由几篇短篇文章组成。好处在于易读。坏处在于,内容太浅了。感觉是凿一个坑填一填的公众号短文章式写作。缺点3,不必要的说明解释。也许是标题让我产生一种对严肃分析的期待,至少大段的创始人说明和一些插图感觉不到必要性。缺点4,最后一章理性泡沫的部分,真的太别扭了,让我觉得是作者一拍脑袋写的 (至少感觉不到做出了调查研究) 。好的地方在于,它把它想要传递的部分说清楚了,我也收获了。只是我觉得这个内容撑不起一本书(可能半本就够了)。对商业书涉猎甚少的来说,拖拖拉拉读了两个半小时的回报来说是值得的,但也给不了更高评价了。2020-12-14
  • 轩辕迷尘
    杂烩,缺清晰的理论框架。既没讲清商业,也没讲清组织,更没讲清互联网。波特曾把企业的竞争归结于规模化和差异化的竞争,而互联网的演进正在抹平差异化的生存土壤,那么规模化平台的优势又在哪里呢?书里综述了四种平台效应,但都没说到点上。对互联网的理解还停留在BAT的web时代,拿来对标现在以宇宙条为代表的推荐算法平台已显落伍。互联网的商业本质其实很简单:基于流量获利。要么卖流量(广告),要么卖服务(增值、会员、游戏、娱乐),要么卖商品(电商、线下服务)。把这几种模式强行分到四种效应里不是不可以,但问题是,通过区分平台效应来源,依然无助于理解用户需求、辩明竞争优势。就算用来估算平台的天花板也显得牵强。2020-05-06
  • 志彬
    还行吧。从交通和能源网,延伸到互联网。然后讲了互联网效应的梅尔卡夫效应和双边市场效应/规模效应和协同效应。给出了互联网公司的盈利原理和估值方法。指出了电商本质上不具备互联网效应,不具备互联网效应,只是把传统零售迁移到了线上。尾声讲述了工业互联网的解读。总的来说,并不算最前沿的知识。例如对于微信的判断,还有对工业互联网的阐述,其实都已经过时了。互联网行业每隔18个月,知识就会更新一遍。2021-02-07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