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长城边疆在拉铁摩尔的眼睛里,拥有主动参与中国历史的能力,而且事实上它就是中国历史演变中的一个重要的动力源。拉铁摩尔解读中国史的内亚视角,是对在他之前仅以汉族和汉文化作为中心视角去考察和论述中国历史变迁的旧有传统的一种重要修正和补充,但这样做并不意味着他是要以此取代和颠覆从汉族和汉文化出发的分析视角。经拉铁摩尔阐发而得以显现的刻印在中国历史中的内亚特性,如今才刚刚开始受到国人的关注,开始重新得到认识和解读。


唐晓峰(1948-),辽宁海城人。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历史地理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历史人文地理、城市历史地理、先秦历史地理、近代北京历史地理、地理学思想史等。

姚大力,1949年生,江苏苏州人,历史学博士,现任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教授,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兼职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蒙元史、边疆史,代表作为《北方民族史十论》《蒙元制度与政治文化》。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坊っちゃん
    姚大力老师那篇书评写得更贴拉铁摩尔,这篇重在体现情感立场。罗威廉这篇最好,从一个区域史的特定层面揭示拉铁摩尔的学术史意义,而非流于介绍。不过里面也能看出罗威廉代入了自己的私货,或者说从中能略窥拉铁摩尔如何影响后来罗威廉自己的研究。2023-02-17
  • Zephyr
    编的真好。不同意短评中一条说的复旦北大排前面。唐晓峰老师是05译本的译者,也去过美国学习人文地理学,当然得放在首位。姚大力老师研究蒙元史和北方民族史,和拉铁摩尔关注点近似,当然是这两位排头。以我所见,国内关注的是学说和对中国的影响,国外近水楼台,自然更多对国外学术史进行介绍。一篇篇文章也体现了学术史的发展。除了倒数第二篇略显简单,其他文章都很不错2023-02-01
  • 玻璃离子水门汀
    论文集,本书呈现了一个多面体的拉铁摩尔,介绍其生平、理论、转变、著述,以及他同其他学者的比较研究。拉铁摩尔提出“从边疆发现中国”,尝试突破强调美国特殊性的特纳边疆理论,扭转边疆地区长期在王朝中被视为的被动角色,有意或无意为“逆转的边疆、长城与内亚”开路。阿尔巴尼亚作家卡达莱尚未书写的“长城”的结局或许也在这里得到解答,取代壁垒长城的是理藩院、王公制度与昭庙制度,弱化草原的移动性与军事性,增大草原的分割性。拉铁摩尔行文中的浪漫主义要旨,尤其是他着迷于源自生物学和物理学的隐喻,似乎传递令人不安的信息,因此探索他们的心灵,必定离不开斯宾格勒与汤因比等人的文化形态学。2023-08-11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