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中国早就自成“小世界”,空间差别分明。两千年前,司马迁便觉察都市经济与商业发展的联系,并肯定竞争乃属自然趋势:“富无经业,则货无常主;能者幅

凑,不肖者瓦解。”虽说直到近代,他还被“不患寡而患不均”教条的信奉者斥作“崇势利而羞贫贱”,但历史总似乎在作出相反结论。

王振忠的这部著作,通过考察前近代中国一个特殊商人群体的活动史,表明那时的长江下游三角洲在中国形成“第一世界”,似属人为,实乃自然。我欣赏这样坚持从历史本身说明历史的著作。”—— 朱维铮"


王振忠,1964年生,历史学博士,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武汉大学兼职教授。长期从事徽州研究,是国内该领域的主要研究者之一。著有《明清徽商与淮扬社会变迁》(1996年)、《乡土中国·徽州》(2000年)和《明清徽州社会文化史探做——新发现的16—20世纪民间档案文书研究》(2002年)等。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Liberequal
    国内第一部系统研究徽商的著作,成书较早,文献丰富,勾勒了自弘治运司纳银制度到道光票本除“窝”前后徽商的起伏,以及对社会风俗和城市兴衰的影响。但是整体论述并未入木三分,说到底商人作为四阶级之末一直都是权力的附庸,我更期待看到那些代表盐商的首总是如何与皇权、官僚机器互动的。总体还是值得一读的,有非常多有趣的史料。2023-06-14
  • 非牛顿流体
    原作出版于1996年。主要围绕徽商中的盐商群体来谈,谈及与之相关的明清时期盐政、城镇、户籍、社会文化。虽然每部分都涉及到了,也有独到的见解,但谈的却又都不太深入,总之尚有许多可商榷深入挖掘的空间。2023-05-09
  • 板樟鉴
    短评中“优雅骑士”基本上一针见血地指出了论著的问题在于始终描绘扬州与徽商关系的表面现象。以至于读完竟回首发现第一章对“窝”的考论可能是本书最为深入的论证。本来寄希望于了解解读“家族文书”的新发现,结果只是在描绘扬州新城、仪征、淮安河下、东台诸城镇兴起以及扬州文化中的徽文化因素。不过,真的好想去扬州,虽然去过几次。但仍想看看会反映地面的玻璃隧道,解开这个心结。2023-04-30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