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抗战爆发后,高宗武接受蒋介石的指派,辞去外交部职务,在香港以日本问题研究所为掩护,负责对日情报工作。但是在这段时间,他一度背离蒋介石,为江精卫“和平运动”从事秘密外交活动,并追随汪精卫去上海,参与“汪日密约”的谈判。后来又与陶希圣一起逃离上海,制造了轰动一时的“高陶事件”。

“高陶事件”发生后,外界一直希望从高宗武口中,了解到汪精卫“和平运动”的真相,虽只言片语,亦必弥足珍贵。但是他始终守口如瓶,对当时的经历避而不谈。这本《高宗武回忆录》是他离开香港赴美国定居后,在1944年8月完成的英文手稿。但是书稿完成后,他很快放弃了出版意愿,以致许多与他有过密切接触的人,都不知道有这部书稿存在。直到2005年6月底,这本回忆录的手稿才被意外发现,由陶恒生先生译成中文,并对相关史实做了详细的考订和注释。


高宗武,1906年生。早年留学日本,抗战前期进入外交领域,29岁担任外交部亚洲司司长的职务,专门从事对日外交工作,是当时国民政府里最年轻的高级外交官员。

抗战全面爆发后,高宗武接受特殊任务,在香港负责对日情报工作。他在这段时间一度背离蒋介石,为汪精卫“和平运动”秘密奔走,并随汪去上海,参与“汪日密约”的谈判。后来又与陶希圣一起逃离上海,制造了轰动一时的“高陶事件”。

对“高陶事件”的真相,过去一直众说纷纭。这本回忆录是高宗武离开香港赴美国定居后,在1944年8月完成的英文手稿,题名为“深入虎穴”。在这部手稿中,他详细记述了自己从事对日外交的经历,并介绍分析了当时的日本政局。但书稿封藏六十多年未获出版。此次《高宗武回忆录》在海内外首度公开出版,将有助于澄清“高陶事件”的真相。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粒粒头
    1. 范泓的前言可以一读 2. 写于1944年的美国,用英文,尽管译者说英文很不错,但是毕竟表达的意思是冲着美国读者,读来有些绕,用中文的话,高未必会如此表达。3. 对关键点的描述忽略的很多,毕竟这时是个“黑人”,后来反转,做了蒋的内线,但毕竟是无法公开的,因此保留很多。陶恒生在序言部分也说了这点。4. 作为回忆录不够格,仅仅是片段而已,后面章节大部分都在讲2030年日本政坛斗转星移,首相的更替,军人的派别等等。考虑的点是想让美国人有用,其实美国出版界和情报界并不买账。5. 从他处理与满洲通邮,以及成都北海日本人被害来说,还是对日本比较强硬的。6. 高了解日本,越了解越看不起日本,其中描述影佐的眼泪,说日本军校有流泪课。7. 此书的意义是,日本首相更换,政策会反转不认账,这点上中国要注意2018-07-02
  • 松松小小书屋
    比较好的民国时期回忆录,不会太主观,力荐2018-05-25
  • 小城鱼太郎
    对汪兆铭(甚至陈璧君)的性情和给予自己的恩义,有令人印象鲜明的刻画。2023-07-13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