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走向新建筑》阐述了伟大的建筑师勒•柯布西耶的机械美学理论,以及有关工业,经济,形式与功能的关系,“批量生产精神”等观点。柯布西耶从1920年起,在其主编的《新精神》杂志上连续发表论文,提倡建筑的革新,走平民化、工业化、功能化的道路,提倡相应的新的建筑美学。这些论文汇集为 《走向新建筑》一忆,于1923年初版,1924年出增订的第二版。近一个世纪的岁月流逝并未减损它的光辉。

这《走向新建筑》的第一版出版之后,到处都产生了对与建筑有关的事情的兴趣。普通人因此而谈论建筑、喜欢谈建筑、希望有能力谈论建筑。这是一场深刻的社会运动的后果。 这《走向新建筑》不企图说服专业人员,而是说服大众,要他们相信一个建筑时代来临了。建筑成为了时代的镜子,现代建筑关心的住宅,是普通而平常的人关心普通而平常的住宅,这是时代的一个标志。为普通人,"所有的人",研究住宅,这就是恢复人道的基础,人的尺度,需要的标准、功能的标准、情感的标准--这些才是最重要的,这些才是一切。这个时代,一切都以人为本。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月宫兔宝宝™
    太激进了,柯布西耶关于建筑的高效、实用、经济住宅已经实现,玻璃幕、底层架空、楼顶花园也被各种豪宅先行一步,但他显然没有了解过来自东方的神秘力量......院子。2017-06-30
  • 蓝海树。
    “激情能用硬邦邦的石头创造出戏剧来。”2019-06-14
  • 岚大爷本人。
    马克思唯物史观指导的功能主义。热情讴歌现代工业制品的浪漫。对家居原则的指导一节即使在现代也可以参考。历史局限性?并不这么觉得。过于注重功能?大概。但某喜欢。“不搞(新)建筑就要革命。”",人人住得起的批量生产的住宅,比起从前的住宅要健康不知多少倍,从陪伴我们一生的劳动工具是美好的这一角度来看,这种住宅是健康的(也是合乎道德的)和美好的。”——但可惜的是,直到现在,市场还是存在划分,大概只有到由硅基生物取代人类进行分配实践时,才能完全实现柯布西耶的工具化梦想吧。艺术当然要服务大众。建筑也一样。柯布西耶不是不讲艺术。而是强调序列的美感。“通过使用未经加工的材料、从或多或少地带着功利性的情况出发,你建立了某种能够唤起我的情感的关系。这就是建筑。”呵,这段本身就很美。2018-01-19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