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寒烟衰草,古木遥岑,丰碑特立,四无行迹,观此使人有古今之感。

以木结构为基础的建筑形态造就了中国古代与西方截然不同的“废墟”观念,极少表现废弃人造建筑的绘画传统以独特的方式传达时间的流逝。传统中国对“往昔”的视觉感受和审美在历史的进程中与西方文化碰撞、交互,由此诞生了一种全新的现代中国视觉文化;而抗日战争结束以后,当中华民族走出了那个满目疮痍的时代,那些昏暗而危险的废墟应该何去何从?

《废墟的故事》在全球语境中思考中国的美术和视觉文化,分析了一系列丰富的传统和当代视觉材料,包括绘画、碑拓、建筑、摄影、电影、印刷品,以及装置与行为艺术,讲述属于中国的 “废墟的故事”。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Mona
    好多内容感觉已经看多了呢?2017-12-15
  • 濮渔
    从中西国的传统古典绘画艺术到现代艺术,从石碑但绘画到摄影到行为艺术,从历史的怀古,往昔的惆怅,名族记忆与历史伤痕,到对现在工业和城市化的艺术反思,我们看到多个民族和多个时代关于废墟不同的阐释与意涵。对艺术的解读,对文化的理解,对现实与人的凝视,文采性与艺术性,视觉话与深度,这本书让人受益良多。2019-04-17
  • Chopin J.F.YU
    1)以前讀巫鴻的書,總覺得他的思考和論述,非常「人類學式」的,看了一下簡歷,「哈佛大學美術史與人類學雙重博士學位」,果然。。。2)頁24,「古代中國對廢墟的理解與歐洲視覺傳統里對上述兩種廢墟觀點不同,是建立在『取消』(erasure)這個觀念之上的。廢墟所指的常常是消失了的本質結構所留下的『空無』(void),正是這種『空無』引發了對往昔的哀傷」。3)頁42,「碑定義了一種合法性的場域,在那裡,『共識的歷史』(consensual history)被建構,并向公眾呈現」。2019-01-26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