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尽管《长和平》距首次出版已有30多年,但它仍为我们提供了观察冷战发展的全方位视角。首先,作者全面展现了冷战时期出现的新的体系性稳定要素,包括不干涉内政原则,超级大国如何避免发生直接冲突,对敌我阵营的内部分化的研判和利用,容忍相对安全等。其次,《长和平:冷战史考察》在指出重要的体系性稳定因素的同时,也避免了对历史的简单化处理,展示了历史的复杂性与多样性。最后,通过反思美苏关系的遗产及冷战时期“长和平”的各种机理,加迪斯事实上指出了当今美国外交失败的核心原因,即一方面放弃了先前长期坚持的“不干涉内政”原则(当今美国推行民主输出);另一方面放弃了冷战时期得到良好贯彻的容忍相对安全的原则(当今美国追求绝对安全)。


约翰•刘易斯•加迪斯,现为耶鲁大学罗伯特•A. 拉韦特(Robert A. Lovett)讲座教授,著名的冷战史学家和大战略研究家,曾被《纽约时报》称作“冷战史学家泰斗”,2005年获美国“国家人文奖章”(National Humanities Medal),出版了多部有关冷战的系列著作。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知非
    读过之后发现冷战和大国博弈的逻辑和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想象有许多不同,应该说从这个角度来说,现在正在和美国进行的博弈还算是可控的和理性的。核武器这个发明时间不长却改变了人类历史的逻辑。2023-01-18
  • 小护士毒舌猫-虞兮虞兮奈若何
    主要是美方视角。记得这几点。1.核武器的威慑地位不是自然形成,而是美方主动选择的结果。2.政治家宣传的意识形态政策和实际执行的外交政策不一样。3.两级体系建立后双方都默契的维护这个体系,用足够的克制避免了直接对抗。2023-01-14
  • ドーナツ
    我们只看到了一个历史结果,却不知这个结果这个决策有可能经历了完全的颠覆。早起美俄矛盾少在于都更加注重欧洲这个火药桶。二战后斯大林的单边扩张主义引起西方恐惧。按其所言不管是欧洲还是东亚,美国都设法推进组织建设以实现权力真空的填补,使其既能拒绝苏联又能拒绝美国。有待商榷。美国前期并不相信共产党的中国一定会被苏联主导。美国对台湾国民党的中立是既不许共解放台湾,也不许蒋反攻大陆。披露细节颇多,但纯属美国一家之言,责任全推给苏联和中国,立场太过主观,不可偏信。2023-01-18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