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盟国为何能在二战中取胜?

★ 这部军事史上的鸿篇巨制耳目一新地重释了史上最惨烈的战争。

★ 美国军事历史学家、《杀戮与文化》作者维克托·戴维斯·汉森新著。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伤亡最惨重的战争。在此之前,没有任何一场冲突在如此多样的地域内发生,或采用了如此多种不同的作战方式——从空袭伦敦,到缅甸丛林战,再到利比亚的坦克对决。

通过研究战斗如何在天空、海洋、陆地展开,《制胜》阐述了特质截然不同的战士之间进行的厮杀,以及这些差异极大的战斗又是如何汇总成一场相互关联的全球战争。维克托·戴维斯·汉森回顾了人类3000年的军事历史,认为尽管这场战争披上了工业化的新外衣,惨无人道地造成6000万人死亡,其中绝大多数是平民,但其起因和地缘关系与以往相比并无不同。种族和文化优越论等古老观念经过重新表述之后,引燃了这场全球血战。轴心国虽然精心准备,可以打赢有限的边境冲突,不过一旦陷入全球大战,就毫无获胜希望。苏联人的鲜血、美国人的力量和英国人的智慧交融在一起,最终以丰富的人员物资和先进的武器技术打败了轴心国。


【作者简介】

维克托·戴维斯·汉森(Victor Davis Hanson),美国军事历史学家,现任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院、马丁和伊莉·安德森基金会高级研究员,专注于古典历史和军事历史研究。著有《杀戮与文化》(2016年由甲骨文推出中文版)等。现居住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塞尔马。

【译者简介】

张炜晨,武汉作家协会、摄影家协会会员,爱好文学、旅游、摄影的理性派工科男。著有《战场决胜者:史上最不可思议的战役复盘》(1—3册)、《战场决胜者:统帅、战士和罪魁》(上下册)等,译有《美国独立战争军服、武器图解百科1775—1783》、《西班牙摩尔人和地中海巴巴里海盗的故事》(合译)等。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深情的艾老师
    1. 纵观整场二战,轴心国依靠突然袭击和一部分统帅的天才指挥,获得了一些局部胜利,但依旧没有办法扭转局势,这不仅是因为双方在实力上的根本差距,也是因为轴心国僵化的决策体制。2. 轴心国在各自占领区内的残酷压迫,也激发了当地民众前仆后继的反抗,这些力量汇聚成河,变成了德意日法西斯难以去除的阻碍。2023-11-13
  • Eric.wang
    1、战争本质是综合资源的比拼,胜者基本上是资源能坚持到最后者2、战争是对领导眼光的巨大考验,因为领导随时都能听到三种意见:打,不打,看看情况再说,不是声音大的建议就是对的。3、在战略上需要领导的眼光同时,领导需要在战术上信任专业技术人员,这样的胜率更高2023-11-12
  • 哆啦大胖
    得到APP每天听本书分享:在汉森看来,同盟国的胜利,不仅是因为法西斯主义“失道寡助”,肆意发动战争,践踏人类的和平与自由,更是因为同盟国手里的筹码更多,而犯的错误更少。同盟国拥有压倒性的人力、资源和生产力优势,而且彼此之间分歧更少,决策质量更高,同时,在持续激烈而残酷的战争中,同盟国军人也在战火中接受了锤炼,提升了经验、技巧和勇气,开战初期,德日两国军队引以为傲的素质优势,逐渐化为乌有。反过来,纵观整场二战,轴心国依靠突然袭击,和一部分统帅的天才指挥,获得了一些局部胜利,但依旧没有办法扭转局势,这不仅是因为双方在实力上的根本差距,也是因为轴心国僵化的决策体制。更为重要的是轴心国在各自占领区内的残酷压迫,也激发了当地民众前仆后继的反抗,这些力量汇聚成河,变成了德意日法西斯难以去除的阻碍。 2023-11-14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