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余光中讲梵高:追寻生命》是集我国著名文学家余光中的文学经典与世界印象派代表人物梵高传世画作于一体的一部杰作。

1990年,余光中远赴荷兰,只为了赴梵高的百年大展之约。在那次大展中,余光中先生用他的文字向世人诠释了梵高画作中所蕴含的美学奥秘,同时也让国人真正全面地认识了这位举世闻名的天才加疯子。

从《博里纳日矿区》到《吉诺夫人》,再到《向日葵》《星光夜》《麦田群鸦》,《余光中讲梵高:追寻生命》共收录了两百余幅梵高的原创高清画作。而作为中国首位翻译《梵高传》的文学大师,余光中先生更是凭着他对梵高全面而独特的理解,将梵高画作进行了兼具感性与理性之美的解读。

余光中与梵高虽各处于不同的艺术领域,但却有着相同的艺术感知。余光中先生绚烂多姿的文字与梵高奇幻瑰丽的画作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在他的笔下,梵高的坎坷人生与其背后的艺术灵魂被呈现得淋漓尽致。同时更让世人看到,哪怕如梵高这般才情艳艳的天才艺术家,其一生所渴求的,也不过是一个认同的眼神、一只倾听的耳朵。

余光中,1928年生于福建永春,散文家、诗人。

他少年成名,20岁便发表了自己的第一部诗集。他的文笔优雅瑰丽,在往后将近半个多世纪的岁月里,承接着中国文坛最耀眼的光芒。

在人间,他一生都与梵高有着深深的羁绊。1990年,他远渡万里,只为在荷兰完成那场迟来了一个多世纪的灵魂之约。

在艺术领域,梵高笔下那星光月晕的交辉,照耀了他此生无法明说的情愫;那既非天文也非地理的宗教幻景,对他而言就像是一场睁眼的美梦。

他沉醉于热烈而悲壮的明黄,向往着化身葵花,于是在诗中写下——“昂不垂之头,去追寻一个高悬的号召”。

在其逝世之后,懂他的人为“人间失余”而哀恸,却也为两个寂寞的灵魂终能在天堂相遇而欣喜。

文森特·梵高,荷兰后印象派代表画家,1853年生于荷兰南部布拉邦特。

他的艺术生涯无比短暂,年近30岁开始学画画,37岁便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他一生平凡,生前只卖出过一幅画,得到了400法郎,但在身后,他的作画的价值,却已超过了一个小国的财富总量。

梵高活着的时候,贫穷、孤独,不容于世间。当他死去,世界才幡然醒悟,报之以遗憾的惊叹。

于梵高自己而言,那荒诞而绚烂的画作,其实只是在向世界传递一个讯号:每一个寂寞的人,生命里一定要找到一只关切的耳朵。

若说人类艺术史上创造奇迹的人都是天才加精神病,那么梵高在此之外至高无上的价值,则是他终其一生只为艺术殉道的伟大人格。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没头企鹅
    每次读作家为喜欢的人写的传都有种幸福感。真诚可贵。2022-04-05
  • holifey-诀症
    梵高的前期作品有好多我倒没见过,多亏余光中不吝啬把它们介绍,至少比蒋勋讲评的好太多,没有过度的解读,除了印刷效果差一点点。虽然余光中的文字不多但我没买错书,本来就喜欢看画,收藏。2020-11-24
  • 郑荆沙
    昨晚我做了一个白日梦,梦见被唱片公司老板签约了,他们翻看了我多年的一些原创歌词本,说是有一些歌可以拿来拍摄抖音视频MV之类的……我记得梦中的表格公司头牌艺人写着刘若英,我是制作小白一格,其他人没什么印象了。真是日有所思 夜有所梦啊,然而现实结果往往总是相反,甚至连出路都快被洪流淹没。人间的悲欢并不相通,对于最后剩下的名利我想我要是不去体验一遭,这辈子都没法彻底放下的吧?!执念太深了,小时候我也觉得我是为舞台而生,只是越长大越被禁锢住了小宇宙,生活中我也是有自卑有胆怯有性格缺陷的人,如今没办法装作无所谓不看重结果,只因活着的渺小,但我骨子里从不认命,我对音乐及艺术的热爱至深至柔。哪怕这辈子很可能都是徒劳,我也只能在这件追寻上找到活下去的价值动力,至死不渝!2020-06-27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