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明清土地契约文书研究》利用国内外收藏的明清土地契约,对明清时代的经济结构、土地制度和土地契约关系的特点,地权分化的历史运动,贵族地主经济、庶民地主经济和山区经济的变化等问题,作了新的探索,进行了综合性的研究,在法学、比较史学的观照下,以民间文书证史,揭示出中国古代土地所有权的丰富内涵。围绕山东、安徽、浙江、江苏、福建、台湾、广东、广西的土地契约关系的特点,进行区域性的专题考察。两方面互为补充,彼此参照连贯,深入阐述了明清时代乃至秦汉以降中国古代农村社会经济的结构及其演变趋势,为研究中国契约学、 明清社会经济史拓展了新途径。


杨国桢,1940年生,福建龙岩人。1961年毕业于厦门大学历史系,1985年晋升教授,1986年担任博士生导师,1987-2006年任厦门大学历史研究所所长,2010年起为厦门大学荣誉教授。第四、五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第七至十届全国政协委员,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现任《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主编,中国历史研究院学术咨询委员会委员。先后赴日本京都大学、美国斯坦福大学、英国牛津大学研究讲学,受聘台湾“中央大学”、政治大学客座教授,中国海洋大学985海洋发展研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首席专家,首都师范大学讲座教授。长期从事明清史、中国社会经济史、海洋史研究。著有《林则徐传》《陈嘉庚传》《闽在海中》《东溟水土》《瀛海方程》等。主编《中国海洋文明专题研究》(10卷),“海洋与中国研究丛书”(25册)等。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鉤深致遠
    讀了前三章,後年面沒有涉及四川的了,故不讀之。整體非常好,水平很高,啟發很大,但是在部分內容上有主觀臆斷為敘事服務之嫌,但總的來說非常好,五星。2022-06-28
  • 优雅骑士
    本书使用了大量土地契约材料,从土地产权的角度探讨中国传统经济为何难以瓦解这一问题。明清时期,全国各地不同土地类型普遍出现了地权分化与“一田二主”的现象。这与这一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土地的大规模开垦、土地抵押借贷与典当的盛行以及土地买卖方式的转变等因素有着密切的联系。“一田二主”甚至“多主”的情况看似严重侵蚀了地主土地所有权,导致了旧地主阶级的衰落,却推动了二地主阶层的产生,成为地主阶层的新生力量。因此,“一田二主”实质上只是对田地产权的多重分割,并未从根本上改变地主土地所有制,因而传统封建经济也就难以瓦解。同时作者还指出了永佃权和田面权的本质区别,前者反映的是土地所有权与土地使用权的分离,属于租佃制度的变化。而田面权的出现则反映了土地所有权的分割,属于所有权制度的转变,并逐渐取代了永佃权2021-08-29
  • 幼稚园学童
    看过一丢丢,老师说这本书观点比较老了…2024-01-31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