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中国和意大利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分别是中西方文化的摇篮,两国间的交往也岁月绵长。这是一部全面探索意中关系史的名著,横跨两千多年,介绍了从古罗马时期到1911年间中国和意大利交往的历程,追溯了两国关系史上的突出阶段,呈现了两国思想和文化交流中的代表人物,重点分析了两国在彼此心目中形象的变迁,对两国交往过程中最为突出和最有趣味的事件加以叙述,谱写了西学东渐、中学西传的动人篇章。

《意大利与中国》由享誉中外的著名汉学家白佐良、马西尼通力合作写成,充分展现了两位作者的深厚汉学功底,他们在历史“重建”的过程中,旁征博引大量的中西史料和证词,娓娓讲述了两个截然不同世界相遇的过程和影响。


白佐良(1923—2001),意大利外交官、著名汉学家,一生与中国有着不解之缘,毕生致力于中国文化研究,他在远东三十年的外交生涯中,利用深厚的汉语功底及其对欧洲历史和语言的深刻了解,掌握了大量有关中意两国交往史方面的一手资料,发表了大量有关中国文学史、中西史的论著,将许多的中国经典和通俗文学作品翻译成意大利文,在向西方传播中国文化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

马西尼(1960— ),罗马孔子学院院长、著名汉学家,师从白佐良先生。他发表了大量有关普通语言学、中西史、对外汉语教学、意大利传教士在华活动的论著,曾获得中国政府颁发的“中意友好贡献奖”和“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钱在印了
    第一次站在意大利视角来观察中意两国之间的交往,有种另一半视野被补全的感受。如今即便是最快捷的交通工具,从中国到意大利也需要十几个小时,不难想象在遥远的过去,远东与地中海来往中的无数不确定性与随机性。无论是带着不同目的,用脚丈量土地不断拉近两国距离之人,还是透过历史的缝隙,从海量史料中去寻找二者确切接触的作者,都让人肃然起敬。2023-04-04
  • 慢慢走
    有趣的史料整理,建议可与玛扎海里《丝绸之路:中-波文化交流史》共读。全书看点在于两国观察对方的视角与方向呈现,其中对制度描摹、女性仪容(东方主义)不乏亮点,而对华记录人员及态度更易(意话语权丧失),清初传教失败原因中西欧诸国强调的民族主义亦不可忽也。个人觉得有趣的是,意中两国初期认为对方超然类己,后国事陵夷每每自伤身(国)世,如国人描述意大利此段:“义之通国方里,仅逮奥法等国之半,而以地势扼要,四邻窥伺,陆防海防,皆不能不加意绸缪,养兵较多,糜饷斯巨;国债日积,偿息倍繁,所以通筹国用,常有竭蹶不遑之势。”另外,提及西葡奥英描述中国记录,隐存鄙夷,有种“你们几个有没有搞清楚自己的身份?坐流氓那桌去!什么档次,跟我聊一样的中国,你小子看得懂吗?!”2023-07-30
  • 薄暮秋风起
    早期交流历史部分非常有趣,罗马也算是中华文明少有的白月光了2023-09-18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