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编辑推荐(作品看点)

★ 半个世纪中国戏剧性的历史,在她身上,真实展示——

40年代,生于国共内战时的北平。50年代,黄浦江畔无忧无虑的童年,也目睹了运动年代家庭遭受的冤屈;求学北京舞校,痴迷舞蹈,出入中南海演出,也曾投入人民公社、“除四害”、“大跃进”、“大炼钢铁”……60年代,跨过海峡,成为港台电影明星,红极一时。70年代,因婚变退出影坛,漂泊美国,回归舞蹈艺术。80年代开闸之后,回归、回馈祖国,催生中国现代舞并推进其发展。离去与回归之间,不曾改变的是游子一颗拳拳之心。

★ “同名”引发的荒诞悲剧——

此江青非彼江青,但在红色年代与“伟大领袖毛主席最亲密的战友、爱人”同名,就是罪恶,不仅作者自己身在两岸三地都深受其苦,大陆亲友更因此蒙受诸多不白之冤。

★ 荒诞时代造就离奇的命运轨迹——

红色年代大陆共产党培养出来的“又红又专”艺术人才,却在命运播迁下,变身成为国民党治下台湾红极一时的电影明星。

★ 童年视角记录红色年代,率直真切,令人动容——

亲人的冤屈带来的现实创痛,与“又红又专”的理想之间的错位,羞愧、愤怒、怯懦、矛盾、怜惜……各种情感痛苦交织纠缠,如实袒露。作者表现出的真诚和勇敢,极为罕见,令人感佩。

★ 一本说真心话的书——

江青从自己特殊的遭遇出发,用最直接的感受,书写生命中最不能忘的、最激动或难堪的段落。

◎ 名家评论

【谭盾】“我刚刚在上海一口气读完江青的书稿《江青的往事往时往思》,我真的很感动,觉得她像一个命运的巫师,把我们又重新定位在梦里了,在她的梦里,也在我们各自的梦里。人生如梦,谁没有往时、往事和往思呢?江青的书,就像邀我们一起品尝一杯温润的红酒,层层有韵,韵韵有惊;也像邀我们一起品尝一壶淡淡的绿茶,苦苦有甘,甘甘有醇。好书!”

【董桥】“舞蹈家江青从瑞典飞来香港小住一天转去北京,我们午饭小叙,忆人念事,今昔交织。她说,最近在纽约忽然跟好多好多旧朋友重逢了:夏志清先生八十几还很健旺;张文艺刚完成一部新书;刘大任正在写一篇讲高尔夫球的小说……”

【刘宾雁】“江青——一个红色年代大陆培养出来的艺术人才,在偶然的机缘中成为国民党统治下的台湾的红极一时的电影明星。而当荣华鼎盛时,却宁愿舍弃这一切,到海外当一个一文不名的漂泊者。通过她个人的苦苦挣扎,她终于又回到自己理想的艺术殿堂。半个世纪以来中国的富于戏剧性的历史,透过这个具有非凡才能与惊人毅力的女性的经历,真实地展示出来。”

【郁风】“这是一本说真心话的书,很不一般的自传。其写法、结构、文字也不寻常,既不是按时间、年龄顺序,也不是按生活、事业、艺术见解等等来分章节,而纯粹是从她自己特殊的遭遇出发,用她自己的语言、最直接的感受,写她生命中最不能忘的、最使她激动或难堪的段落。”


此江青非彼江青。

《江青的往事往时往思》作者江青,原名江独青,1946年生于北平,1950年代为响应“自我改造”去掉了“独”字,由此诞生了一系列匪夷所思的故事。10岁在上海小学毕业后考入北京舞蹈学校,接受6年专业训练。在无忧无虑的童年岁月,她曾亲眼目睹母亲、外公在运动不断的年代中不幸的遭遇。舞校阶段,曾出入中南海演出,曾在人民公社接受改造,也曾参与“除四害”、“大跃进”、“大炼钢铁”……

16岁毕业前赴港探亲,因家庭因素留在香港,自此离开大陆。因缘际会,在港期间开始接触电影,后随导演李翰祥赴台湾,7年中主演影片20余部,1967年以电影《几度夕阳红》,获台湾金马奖影后,成为万众瞩目的明星。

1970年,因婚变离开港台影视圈,一文不名孤身漂泊美国,回归舞蹈之路,学习现代舞。1973年在纽约创立“江青舞蹈团”,1982年出任“香港舞蹈团”第一任艺术总监。

1985年江青随...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鹿鹿子
    三星半此青非彼青但因为重名且同时代的关系,经历的那些磨难还是很写实,大为震撼2021-12-27
  • 金匠畅
    江青文笔真好啊!谭盾的文章也写得好的不得了!2022-01-23
  • 流沙陷
    此江青非彼江青,然同名之非楹之。六年北京舞蹈学校,62年16岁时永久离开大陆赴港,不然文革时期不能想象怎么度过。七年台湾电影演员时获得金马影后。与刘家昌(渣男中的战斗机)的离婚过程“中间的复杂曲折戏剧性可以说是匪夷所思,同时使24岁的我一下子看到人性深处最复杂卑劣自私险恶残忍的一面,我所经历和体验的每一刀都刻下太深……”2016-09-02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