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当诗人对一位在世的人述说时——无论是朋友还是敌人,爱人还是姐妹——我们可辨出言辞中的亲密。但什么驱使诗人跳跃时空,对着看不见的倾听者交谈,寻求一份理想的亲密感呢,如赫伯特对上帝,惠特曼对未来的读者,阿什伯利对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家帕米贾尼诺?

透过对这三位来自三个不同世纪的伟大诗人的明睿深邃、文笔典雅的读解,文德勒绘制出他们与各自选中的倾听者之间的关系:通过创造理想的亲密的形式和言语,三位诗人建构出一个更完整、更满意的人类交流的可能性——一个不胁迫、理解而自由的伦理关系。


海伦·文德勒 哈佛大学英文系阿·金斯利·波特校级教授。著有《叶芝的幻象及其后期戏剧》《展开翅翼:华莱士·斯蒂文斯的长诗》《乔治·赫伯特的诗歌》《风格的突破:霍普金斯,希尼,格拉汉姆》《谢默斯·希尼》《诗人的成年:弥尔顿,济慈,艾略特,普拉斯》《诗人思考:蒲柏,惠特曼,狄金森,叶芝》《最后之视,最后之书》等。

周星月 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比较文学博士,研究英语和葡萄牙语现代诗歌与诗学。现为南方科技大学人文社科青年会士。

王 敖 诗人,学者,音乐人。耶鲁大学博士,任教于威斯利安大学东亚学院。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邓艾艾艾吃
    抒情诗人与看不见的倾听者亲密对话。作为读者,露易丝·格丽克迷恋于倾听诗歌作品里鼓励读者参与其中的亲密声音。“诗人对自己说话,自己被诗人选中。”但这种读诗方式也将一些诗人排除在外。“与之相反的是莎士比亚的‘我能否将你比作夏日’:莎士比亚并不是把我比作夏日。我在这首诗中,有幸偷听了炫目的精妙乐音,但这首诗并不要求我在场”。在海伦·文德勒书中,是抒情诗人与看不见的倾听者亲密对话。从读者到诗人,视角的两级反转,使我理解了莎士比亚的“我能否将你比作夏日”,海子的”姐姐,今夜我不关心人类,我只想你“,以及策兰的诗歌。就像在童年睡觉前,我总喜欢将头埋在温暖黑暗的被窝中,与一位看不见的倾听者亲密诉说。2022-11-05
  • 不冬
    主线很清晰,对三位诗人来说看不见的倾听者分别是上帝、未来的期许投射对象与过去所留恋的存在,就这个定义而言我与第三位共鸣最多。有种浅尝即止的感觉。另外,不知是不是译文的原因,很多时候都觉得过分拗口。2022-05-27
  • Wesen
    被最后一章关于伦理在抒情诗中的变形和挣脱僵硬摹仿后的偏离所带来的示范作用激发了灵感2022-01-28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