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北宋时期的士大夫对美的追求空前地热烈,在许多领域的活动都跨出以往的范围,冲破以前认为不可逾越的界线,突出表现在可堪代表北宋文化特征的艺术品鉴赏与收藏、诗话、花谱、宋词等领域。这一时期的士大夫在追求美的过程中伴随着焦虑,他们必须面对传统儒家对其追求美的活动的诸种成见,必须开辟新的视野,敢于摆脱教条的束缚,挣扎出一个自辩说法。事实上,他们努力的成果是辉煌夺目而影响深远的。

艾朗诺(Ronald Egan),现任斯坦福大学汉学讲座教授,曾获得National Endowment for the Humanities和American Council of Learned Societies研究员资格,参与撰写《剑桥中国文学史》。致力于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尤精于宋代诗学、宋代士大夫文化与宋代艺术史。曾将钱钟书《管锥编》选译为英文。即Limited Wews:Essayson Ideas and Letters by Qian Zhongshu(哈佛大学出版社,1998)。出版专著包括:《欧阳修的文学作品》(The LiteraryWorks ofOu-yangHsiu,剑桥大学出版社,1984);《苏轼的言、象、行》(Word,Image,and Deedin the Life of Su Shi, 哈佛大学出版社,1994);《美的焦虑:北宋士大夫的审美思想与追求》(The Problem of Beauty:Aesthetic Thought and Pursuits in Northem Song Dynasty China,哈佛大学出版社,2006)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野次馬
    四星半。整本书写的稍微有点简单(尤其是末两章),虽然感觉每一章都可以无限制的扩展下去。又读到了不少东坡、米芾、王诜互坑的日常wwww 山谷写壶中九华,“能回赵璧⼈安在,已⼊南柯梦不通”,好。2015-10-30
  • 丛林宜歌
    对刘子健《中国转向内在——两宋之际的文化内向》和伊沛霞的有效补充,以欧阳修在金石、花卉、诗话、艳词等诸多领域的开风气之先,剖析两宋文人在审美价值和教化功能、阴柔气质的风雅文人和“大丈夫”取向之间的犹疑、摇摆、焦虑,最终一个个义无反顾变成了文艺青年,再没有回头路。2018-12-07
  • 红头江酱
    以欧阳修为中心人物讲宋代审美变化,从鄙视物欲到大胆承认物欲,并发展出对于物的审美,挑战了传统的重历史及道德意义的审美。比如欧阳修收集碑刻,大加赞扬其书法本身的艺术价值,而非书写的内容。老师说觉得当时这种潮流和当代还挺像的,人们热衷于收集各色物品,沉溺于恋物癖中。不过我觉得还是有区别。即便革新派如欧阳修,在谈物品价值时仍对金钱闭口不提。在宽容的十一世纪,士人仍将金钱默认为一种有损士人操行的、不宜直接谈论或炫耀的禁忌。换言之,他们所拥抱的审美不代表不加遴选地海纳百川,而仍然有其内定的界限。对比于现代各种恋物癖,人们似乎并没有这种区分的意识。如果按照宋人的标准来,收藏钢笔、耳机甚至限量版彩妆都无可非议。但像不加甄选地秀出一桌子YSL大概就好比妙玉说的一杯为品,二杯即是解渴的蠢物,三杯便是饮牛饮骡了2017-03-02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