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北宋文化史述论(精)》以“宋学”为核心,深入探讨了宋学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发展的各个阶段,揭示了宋学若干重大主题和以议论精神为主的宋学基本精神,论述了宋学与宗教哲学、文学艺术以及科学技术等等北宋文化各层面之间的相互关系,展现了北宋社会文化中无所不在的宋学及其时代精神。

作者博通文史,淹贯群书,在宏大的文化史架构之下,细致耐读的考证随处可见。既是宋史研究的典范之作,又可作为了解宋代文化的入门读物。

陈植锷(1949—1994),温州市龙湾区人,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师从邓广铭先生。历任日本筑波大学客座教授、杭州大学中外文化交流中心教授等,著有《诗歌意象论》(1990年)、《北宋文化史述论》(1992年)等,《石介事迹著作编年》(2003年)等,点校有《徂徕石先生文集》(2009年),并有论文数十篇。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春和
    又是一本大家都说好、果真好的书,印象最深有两点:一是王安石熙宁科场改革其实是天圣、庆历新制的延续和发展,二是“太学体”背后,馆阁文章之士(科场考试题目)与太学经术之士(太学讲官的课试作业)两种价值观的斗争。语言明白,逻辑清晰,偶尔令人会心。怀疑我买到盗版,“殴阳修”“自居易”“日的”。2021-11-09
  • 追寻不二
    宋学起源、流派及文化表征述之弥详,然宋学民族性、世俗性等问题论之略浅。2021-12-13
  • 维舟
    名为“北宋文化史”,其实只重宋学;但宋学兴起之根源是在安史之乱后的振衰起弊,本书仍据断代,从北宋讲起。作者是邓广铭弟子,文献功底好,梳理细致,但本书著于1980年代,也颇可见时代烙印。像唐太宗这样待中华/夷狄如一,如今被视为“开放”,但在重夷夏之防的宋学来看恐正是唐朝崩坏的原因,然而本书又处处强调宋学是开放的。其实宋学并非“开放兼容”,而是以自己为主体性整合各家,乃是基于一元本体论——这甚至也未必是受佛教影响,盖中国文化注重的本非排斥式的纯化,而是融合为一。书中对国外理论的征引多是马恩、黑格尔;又极力赞美王安石,认为他“深明治经术必须通世务”。对真善美序列的讨论很有启发,但问题是,作者其实也是深受这一传统影响而无法摆脱。2020-12-30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