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作为方法的中国》包括了:考察“中国近代”的视角、关于近代中国像的重新探讨、中国的“封建”与近代、天下与国家、生民与国民、作为方法的中国、津田支那学和今后的中国学、法国支那学、日本汉学和中国哲学、写在“儒教复兴”之际等内容。


沟口雄三(1932-2010),生于日本名古屋,东京大学文学部毕业,研究生时代师从爱知大学著名支那史家入矢义高,开始李贽文献的阅读和中国思想史研究。先后任东京大学文学部助手、中经琦玉大学讲师,东京大学文学部副教授,教授。在此期间,他成功地打通了东京大学文学部文史哲的学科限制•建立跨学科的对话机制,并在1985年创建了“中国一社会与文化”学会。他在2007年牵头成立集全日本宋明学者为一体的《朱子语类》,译注刊行委员会,正式启动《朱子语类》日译的二十年大工程。退休后任教于大东文化大学文学部,为东京大学名誉教授。沟口一生不仅留下具有极大思想;中击力的著述,而且推动了多种国内与国际的大型学术活动。例如与中国学者发起“知识共同体”对话,持续讨论战争的记忆与责任问题等等。主要著作有《中国前近代思想的屈折与展开》。《作为方法的中国》、《中国的思想》、《中国的公与私...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尚水堂
    以“基体论”为基础的方法论阐释。从实践上来讲,至少要打通清史与近现代史,从长时段的历史演变来分析近代的脱胎和困境。2016-05-25
  • 麂子
    日本人写的中国思想史方法论著作,优点是能从世界和东亚的眼光看中国,获得具有理论思维的经验。但毕竟是外国人写的,不论是思维还是措辞读起来都不是很流畅。2012-06-20
  • von
    真正自由的中国学的目的不应该被消解于中国或自己的内部,而应该超越中国,以中国作为方法,就是以世界为目的。沟口认为日本汉学,尤其过去儒家的研究主要为哲学系的学生来承担,宋学以降的理、气、心等概念的研究已经取得诸多成就,但是这些概念与当时的政治、社会动向的关系却少有研究,而政治等方面内容的研究则由东洋史系的学生来负责,二者缺乏交流。沟口也认为日本在研究宋明学没有意识到其研究本身就是外国学。虽然中日的宋明学在诸多概念上有相同处,但是如果把中日的政治、社会体制也纳入视野的话,二者的性质则是完全不同。对于儒教的复兴,沟口大致认为:儒教在政治、经济、思想层面与没有经过资本主义与民主主义以及私权的土地大锅式、大共产主义相结合,既人人总体的民主,而个人的自由则被忽视。2021-10-11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