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南北朝隋唐官吏分途研究》以丰富的史料和细致的考证分析,探讨了南北朝隋唐官吏分途问题。从文书胥吏系统的发展背景、形成进程,以及针对文书胥吏群体的特殊管理方式等层面入手,对作为一种政府公务人员分类、分层现象的官吏分途的基本特点,及其历史源流、演化趋势进行了条分缕析、洞微烛幽的考察。


叶炜,现任教于北京大学历史系,主要研究领域为南北朝隋唐史和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主要成果有专著《新出魏晋南北朝墓志疏证》(与罗新合著)及《北周(大律)新探》、《论魏晋至宋律学的兴衰及其社会政治原因》、《从武冠、貂蝉略论中古侍臣之演变》等论文。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云中苍鹄
    因需要重读。前半部分为制度史,后面顺势转入社会文化等。但与其说是官吏分途研究,不如说是官吏比较视野下的胥吏群体研究,对于如何分,为何而分的话题并未过多涉及。作者所谈到的个体暗淡很有意思,但是用职掌来论述主动性是否有先见之明的成分,毕竟秦汉的文法吏同样奉行律令,传递文书,职掌与作者所述无二。2022-10-01
  • 小徑分岔的雋臨
    界限与消弭。继续去思考谁会成为。2023-01-13
  • 古典梦话
    1、唐代的“流外”业已摆脱了中正品之影响,“流外”的职位意义得到强化。唐朝行政机构内流内、流外之分,是在政务处理程式化基础上,以各个职位的职责为根本而确定的,表现出同一机构内职位因分工而分层的功能。2、杨隋“令史百倍于前”的原因,个人觉得有可能是因为大一统后对地方控制的强化(抑或是社会进步促使管理更加深入精细)导致,也有可能是生产力发展(例如曲辕犁)后带动教育文化发展导致的(有更多人可读书识字),这两个因素也许本就是其时华夏文明进步的不同侧面。3、从“德宗至文宗时期,君子、小人之分被固定化”与唐中后期对胥吏的管理强化来看,似乎可见彼时我华夏文明已渐从扩张期步入稳定期,开始萌发出转向内在、日趋保守的萌芽了。2022-08-11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