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席勒(Friedrich Schiller,1759—1805),首先是一位剧作家,早期作品《强盗》、《阴谋与爱情》和晚期作品《华伦斯坦》都是德国戏剧作品中的经典;其次是一位诗人,他的诗歌和叙事谣曲一直被人们传诵,《欢乐颂》更因贝多芬将之作为《第九交响乐》的合唱词而享誉 世界。同时也是一位美学家,其美学思想自成一体,影响深远;美学著作则是美学领域的经典。

更值得一提的,还有席勒和歌德的友谊。从1795年到1805年,席勒和歌德结成友谊同 盟,由此创造了德国的古典文学,将德国文学推向高峰。


范大灿,1934年出生,山西祁县人。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57年北京大学西语系德语专业毕业后,一直在母校从事德国文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曾主持编写五卷本《德国文学史》(主编),并撰写了其中的第二卷。《席勒经典美学文论(注释本)》2010年获得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013年获得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除此之外,发表过有关德语文学和文学理论的论文数十篇,以及译著《歌德论文学艺术》、《卢卡奇论德国文学》等。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Lebenslust
    暂时只选看了“卡里亚斯,或论美”“论秀美与崇高”“论崇高”这几篇,文字很好,译注也很好,质朴但富有感染力,在美与崇高之间思考的方式显然很有启发,但是由于受到康德的影响,这两个美学范畴都奠基于先验主体及其意志自由,对整体人和共通感的信念贯穿了所有的文本,“人”的形象还有待在一次内爆中被突破,被超越。但后来又翻了几遍,感觉全是破绽。2023-02-23
  • 非虛構
    席勒認為,悲劇之悲不是現實生活中有強迫壓力的悲,而是以悲來反襯道德。觀眾是自由人,以自由的心懷欣賞著由悲通達道德的藝術力量,並由此獲得審美快感。 這就是悲劇能夠產生審美快感的基本原因。1、悲劇中明明是好人在受難,好心無好報,人們為什麼還會產生欣賞的快感?「我們看見這番景象,體驗到道德法則的精神威力,這種體驗是極其崇高的。由此產生的快感,遠遠超過我們在自然世界里見到同樣的事」;2、好人不僅受難,而且甘願走向毀滅,這為什麼還能產生快感?「犧牲生命總是違反常理的,但是由於道德的意圖而犧牲性命,卻是高度合情合理的舉動,因為生命並非為了自己才顯得重要。在劇場中領受這個高度,就產生快感」;3、犯罪者的追悔莫及,也能讓觀眾產生快感。「犯罪者的自責自罰與好人的自赴犧牲在激發人們對道德法則的敬意上是一樣的。」2023-03-13
  • Minortone
    书是好书,但是德古对我来说实在是有点不对胃口为了专业课写读书报告看的,算是最最基础的理论书了,仔细读了一学期,收获是有的,可惜期末论文是编造的hhh2022-12-04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