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当西方佛学研究进入所谓"拥抱异类"和倾听多音化的时代,【1 】汉语语境的佛学论述似乎仍然满足于在比较狭隘的历史和解释的叙事范围内进行研究。作为禅学的思想考察,尽管随着本世纪初新材料的发现,特别是敦煌文书的公布,学者们开始重新审查传统灯史的可靠性及其写作背景,以冀重建新的禅学思想史。在方式上,由于过分相信新的史料所带来的富有革命性的创见,以历史文献为主而辅以必要思想解释的方法结构遂成为中国现代禅学研究的基本范式。"训诂明而后义理明"这一汉学方式的价值信念,经过现代性的理性包装,使学者们认定,通过对原始文献、考古材料的校勘解读,可以填补历史的时空距离,去重构传统禅学的本来面相。这种雄心勃勃的英雄主义所激发的文献知识学范型,一方面使汉语禅学的历史文献研究,特别是有关唐代禅学的文本研究获得了相当程度的拓展,并与日本同行一起重新建立了早期禅宗发展的历史系谱。

龚隽,1964年生于江西南昌,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哲学硕士,武汉大学哲学系哲学博士。现任中山大学比较宗教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副所长,中山大学人文学院佛学研究中心主任。出版著译2部,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ΡΙΝΓΠΑΠΕΡ
    非常细心且精准地运用现代哲学的多种方法论和禅学研究思路,为中国禅史上可能已有定论的问题,拨开层累造就的重重迷雾与充满矛盾、反逻辑的禅理表象,打开了重新观察诠释的视角。于是我们看到了,经教僧侣与禅僧之间时而对抗又时而妥协的漫长纠葛,逮住觉悟次第的细微歧见而摧毁兄弟僧团的无情斗争,这些湮没在佛教渗入中国信仰骨髓之历史中的画面。2023-06-24
  • 姑苏有雪
    是我最喜欢最向往的一种思想史写法,义理分析与文字功夫均极佳,相见恨晚!2022-06-12
  • mustard
    批判“批判佛教”的部分很痛快哦!2022-11-02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