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当说者被说的时候:比较叙述学导论》是一部关于叙述学的理论著作。叙述学是一门条理相当分明的学问,但经过了一百多年的研究,直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后,这门学问才逐渐成熟。而作为其出发点的几条公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才有人点破。赵毅衡教授根据自己多年的体悟,得出其中最基本的一条公理:不仅叙述文本是被叙述者叙述出来的,叙述者自己,也是被叙述出来的——不是常识认为的作者创造叙述者,而是叙述者讲述自身。在叙述中,说者先要被说,然后才能说。

叙述学的学科发展特点是反向积累,先有很多学者研究个别题目,然后形成一个个体系,最后才在后结构主义者的拆解下逐渐显现出公理。《当说者被说的时候》的讨论在后瞻的基础上,有着更为系统、整齐的阐述。


赵毅衡,1945年生,广西桂林人。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博士,曾执教于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现任四川大学符号学-叙述学教授,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及符号学专业博士生导师。著有《苦恼的叙述者:中国小说的叙述形式与中国文化》《符号学原理与推演》《广义叙述学》《趣味符号学》《沙漠与沙》等。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枳花明
    非常有洞察力,有不少精彩的论断。可能因为定位是读书笔记,所以并没想在体系的精密上太花功夫。书中援引了很多中国古典小说的例子,分析得挺有意思,期待作者专门写一本这方面的著作。另外关于视角/聚焦,对照了申丹和赵毅衡两种分类系统,感觉都不太令人满意,有点怀疑和情节分类学的问题相似,依靠单一因素的分类过于简单,而复合因素的相互作用又过于复杂。2023-06-09
  • 快乐王子
    最后一节拖到最后才仓促读完。之前无意间读到赵老师关于符号学的著作,虽然也是时间仓促没有读完,但是可以感受到他的逻辑非常清晰,把符号学这种抽象玄学的东西讲得很好懂。一次读书会的时候一凡姐推荐了这本叙述学,其行文风格也非常符合之前我对赵老师的印象(观点明确、逻辑顺畅、论据充分,最重要的是永远在说人话,就算出现了一点不像人话的东西也会紧接着给出解释),总之可以算是我读过的最清晰的文论入门书。阅读过程中唯一有点不舒服的地方是无论是(隐含)作者/(隐含)读者/叙述者/接受者/人物都用“他”来做人称代词,不过有时候也感觉是整个中文体系的问题。2023-09-11
  • 樂園
    非文学生读着可太累了 可是这么一本迷迷糊糊啃下来 再读通俗文学的时候 确实能带上拉片似的眼光 简单来说 我觉得这本书是一门高等语文课 非常有益 文学与影像有很多互通的叙事问题 在其中也能拓宽思维 也更加了解文学创作了2023-02-12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